失去的世界
文章字数:
很难想象我为什么固执地一年又一年重返故乡,像个考古学家一样,任由车子带着我去往一个又一个非常隐蔽但早就被废弃的山洞。我固然喜欢探险,但是对于故乡,其实无险可探。小小的一个城,有限的十多个乡镇,如中国大多的县城大多的村庄,没什么新奇可言。只是,一年又一年,我在不同的季节里一次次重返故乡。
地理书上写着这块土地特征为“千沟万壑”,小时候只觉得是上尽长坡再下坡,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现在,车子行驶在山谷,然后再往坡上爬上去,看半个月亮升上来,看一些村庄的灯光,看稻草人在田野里空荡地摇着手臂,还是觉得美的。一年一度,任由车子带着我在老家县城东八乡西八乡地走一圈,行过很多早就熟悉的地方,才觉得踏实。
总会有不同的人和我在一起,有时是外来的,有时是本地人。一些外地城里来的人,他们总会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有时会被这里的荒凉和简陋吓到,有时无法理解古人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地方生活。然而,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早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有时候,我总希望自己是一个人行过山岗,行过山洞。我回到这里,总想探究更多一些空间,总想感受更多地方的风,感受荒野的空旷。这么多年,我仍经常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那种站在荒野的期待感,不知具体期待什么,但是非常迷恋突然而至的一个人走在荒野里的对生活的期待。其实,即使现在我身边总有陪伴的人,我也总会突然之间有小时候的那种狂野之感,好似世界荒荒凉凉的,就我一个人,而我在期待……
仅仅二十年左右,乡村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庄里的小学没有多少所了,初中也是。孩子们要受教育,人们不得不挤进县城。加之我们的县城是矿区,很多地方建立了厂子,一些村庄被搬迁到了马路边,旧村就被腾空。
夜里,好多村庄的院灯亮着。乡村的朋友告诉我:基本都空了,多数人家安了太阳能灯守院。一盏灯守着生活过的旧院子,对于夜半路过旧家的人,也是一种安慰。
村庄里总会有一个又一个山洞,战乱时候藏人、藏粮食,本地人叫“窨子”。一些山洞里有已经看不清的壁画,一些山洞里有烧过的柴火痕迹,一些山洞里明显近年有人生活过,放着一些旧衣物和罐子。
我最迷恋的一个山洞外围是几间窑洞,邻河,在山崖上。山是石山,野草丛生,实在不易行走,即使放羊人也懒得上去。也因这缘故,窑洞近乎是完好的,山洞也完好。窑洞背后藏着“窨子”,我们在山下看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此次同去的是新识不久与我有相同爱好的县城友人,他喜欢走旧村子,因此我被带到了这里。如果不是他,我自己是根本不会想到这里有窑洞且有山洞的。
洞里有乱扔的杂志。我忍着尘土捡一本看,发现居然是2003年的。其他的几本,比2003年更早一些……角落里有柴,烟道已经被毁坏,但能看得出曾经有人在此生活了一些时日,曾烧火做饭。我猜想生活在此间的人,也许是逃学的学生,或者是罪犯,也可能是私奔的年轻男女。
墙上有各种涂鸦,也有字,多是爱或恨或愿望,某某与某某一生一世如何如何。其中有一句一直让我思考:“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应该是用燃烧过的麦秸秆写的,谈不上是何种书法,但是明显看得出是练习过的。木人穿靴,石女戴帽,写这些的应该是个修行人。他(她)缘何仅写一句?我对这句话一直念念不忘,时常想起。这句话仿佛对我是一种命运暗示,也像一种解密。
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学以前的岁月,大学及之后的岁月,可以说,是县城岁月与走出县城的岁月。我还想起了那个男孩,他比我大两岁。他出现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曾经那么迷恋他。即使是现在,想到他,仍然会想到婚姻之类的词汇。虽然我从未憧憬婚姻,但是,我会经常想象他的婚姻,他一年又一年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之间充满了闪躲。不过,我一直记得一件事,他和别人在一次周末的晚自习上,提到了星期六去寻访山洞,提到了县城的千佛洞等地。他说在一个窨子里走了很久,直到举着的火把熄灭了也没走到洞的尽头,就退了出来。他说的那个窨子是有窑洞的,是从窑洞的后面进入……
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从一个有窑洞的窨子的洞口进入,我忽然想起这个男孩。此次归乡,偶然从一张别人传来的纸张上得知他近年的消息。他在不到六年内相继失去四位亲人。班级群里有过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同学群里,大家招朋引伴地要去悼念,他一句话都没有发。他的母亲还不到六十岁……
在这六年之前的四年,他娶妻生娃,加薪升职……房子车子都到位,世俗的虚荣也获得满足。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却遭逢了这样接二连三的痛苦——失去亲人,失去一部分曾经很温馨的世界。
“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修行者留在简陋山洞的句子,总令我想起县城和男孩,窑洞和窨子,村庄和风,也像是我自己的“木人时期”,像某个无法修改的前世。而今,我一次次归来,却已是个陌生人。今天的我推不开塌陷窑洞的木门,也无法叩访那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他曾经周末探险的窨子,到底是哪里的窨子。
少年周六曾去探县城的窨子,当时并不觉得时间如何快。只是,现在,离那一年的夏天已经隔着二十个春秋。二十年光阴已然逝去,我且记录,失去的这个世界,在遗忘之前。
地理书上写着这块土地特征为“千沟万壑”,小时候只觉得是上尽长坡再下坡,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现在,车子行驶在山谷,然后再往坡上爬上去,看半个月亮升上来,看一些村庄的灯光,看稻草人在田野里空荡地摇着手臂,还是觉得美的。一年一度,任由车子带着我在老家县城东八乡西八乡地走一圈,行过很多早就熟悉的地方,才觉得踏实。
总会有不同的人和我在一起,有时是外来的,有时是本地人。一些外地城里来的人,他们总会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有时会被这里的荒凉和简陋吓到,有时无法理解古人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地方生活。然而,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早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有时候,我总希望自己是一个人行过山岗,行过山洞。我回到这里,总想探究更多一些空间,总想感受更多地方的风,感受荒野的空旷。这么多年,我仍经常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那种站在荒野的期待感,不知具体期待什么,但是非常迷恋突然而至的一个人走在荒野里的对生活的期待。其实,即使现在我身边总有陪伴的人,我也总会突然之间有小时候的那种狂野之感,好似世界荒荒凉凉的,就我一个人,而我在期待……
仅仅二十年左右,乡村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庄里的小学没有多少所了,初中也是。孩子们要受教育,人们不得不挤进县城。加之我们的县城是矿区,很多地方建立了厂子,一些村庄被搬迁到了马路边,旧村就被腾空。
夜里,好多村庄的院灯亮着。乡村的朋友告诉我:基本都空了,多数人家安了太阳能灯守院。一盏灯守着生活过的旧院子,对于夜半路过旧家的人,也是一种安慰。
村庄里总会有一个又一个山洞,战乱时候藏人、藏粮食,本地人叫“窨子”。一些山洞里有已经看不清的壁画,一些山洞里有烧过的柴火痕迹,一些山洞里明显近年有人生活过,放着一些旧衣物和罐子。
我最迷恋的一个山洞外围是几间窑洞,邻河,在山崖上。山是石山,野草丛生,实在不易行走,即使放羊人也懒得上去。也因这缘故,窑洞近乎是完好的,山洞也完好。窑洞背后藏着“窨子”,我们在山下看是完全看不出来的。此次同去的是新识不久与我有相同爱好的县城友人,他喜欢走旧村子,因此我被带到了这里。如果不是他,我自己是根本不会想到这里有窑洞且有山洞的。
洞里有乱扔的杂志。我忍着尘土捡一本看,发现居然是2003年的。其他的几本,比2003年更早一些……角落里有柴,烟道已经被毁坏,但能看得出曾经有人在此生活了一些时日,曾烧火做饭。我猜想生活在此间的人,也许是逃学的学生,或者是罪犯,也可能是私奔的年轻男女。
墙上有各种涂鸦,也有字,多是爱或恨或愿望,某某与某某一生一世如何如何。其中有一句一直让我思考:“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应该是用燃烧过的麦秸秆写的,谈不上是何种书法,但是明显看得出是练习过的。木人穿靴,石女戴帽,写这些的应该是个修行人。他(她)缘何仅写一句?我对这句话一直念念不忘,时常想起。这句话仿佛对我是一种命运暗示,也像一种解密。
我想起了自己在大学以前的岁月,大学及之后的岁月,可以说,是县城岁月与走出县城的岁月。我还想起了那个男孩,他比我大两岁。他出现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曾经那么迷恋他。即使是现在,想到他,仍然会想到婚姻之类的词汇。虽然我从未憧憬婚姻,但是,我会经常想象他的婚姻,他一年又一年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之间充满了闪躲。不过,我一直记得一件事,他和别人在一次周末的晚自习上,提到了星期六去寻访山洞,提到了县城的千佛洞等地。他说在一个窨子里走了很久,直到举着的火把熄灭了也没走到洞的尽头,就退了出来。他说的那个窨子是有窑洞的,是从窑洞的后面进入……
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从一个有窑洞的窨子的洞口进入,我忽然想起这个男孩。此次归乡,偶然从一张别人传来的纸张上得知他近年的消息。他在不到六年内相继失去四位亲人。班级群里有过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同学群里,大家招朋引伴地要去悼念,他一句话都没有发。他的母亲还不到六十岁……
在这六年之前的四年,他娶妻生娃,加薪升职……房子车子都到位,世俗的虚荣也获得满足。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却遭逢了这样接二连三的痛苦——失去亲人,失去一部分曾经很温馨的世界。
“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修行者留在简陋山洞的句子,总令我想起县城和男孩,窑洞和窨子,村庄和风,也像是我自己的“木人时期”,像某个无法修改的前世。而今,我一次次归来,却已是个陌生人。今天的我推不开塌陷窑洞的木门,也无法叩访那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他曾经周末探险的窨子,到底是哪里的窨子。
少年周六曾去探县城的窨子,当时并不觉得时间如何快。只是,现在,离那一年的夏天已经隔着二十个春秋。二十年光阴已然逝去,我且记录,失去的这个世界,在遗忘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