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桢州学校: 做有“品质”的教育
文章字数:
自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来,2022年9月陕西省各地有一批民办学校义务段实施了“民转公”,让义务教育回归了公益。因为涉及面广,此政策一经出台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陕西省“民转公”政策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政策落地情况怎么样,学校管理怎么样,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反响又如何?对此,记者到韩城市桢州学校(以下简称桢州学校)进行采访,实地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桢州学校转公更名前是“西安交大韩城学校”,一直是韩城市“品质教育”的排头兵,曾为提升韩城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提供了强力支撑。转公后,桢州学校从管理模式、教育评价、教育智慧等多维度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探索创新公办学校新机制,赢得了家长的口碑,回应了社会关切,高质量续写着韩城“品质教育”的传奇。
牵住“牛鼻子”:抓实科学教育评价
期末来临,桢州学校七年级学生杨豪图和妈妈雷亚男认真地思考着怎样填写线上表格中每一项的分值会更客观。“这可是件重要的事情,每一项评价都关系到孩子的老师们。”雷亚男说。
学生和家长在网上对任课教师匿名评价是桢州学校创新科学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措施。教育评价关系着教育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实现,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午饭时刻,初中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队陆续走过,学生纷纷向记者打招呼,朝气和热情迎面而来。记者在从幼儿园到高中部路上偶遇的几个场景,无一不张扬着学生们自信、自律和快乐的精神风貌。
“学‘习’驿站”设置在学生必经的路口,中英文大报栏随时更新中文版《人民日报》和英文版《CHINA DAILY》。“学‘习’驿站是孩子们经常来的地方,午餐时排成队列由教师带队,保证了安全。”小学部校长张晓在一旁解释道。“我们想办法把孩子的大脑用正向能量和各种知识活动充盈满,让孩子摆脱网站、游戏等的思维影响。”初中部张校长补充说。
各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数十项条目构成了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家长和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结果直接和教师的薪资待遇挂钩。
“为了实现‘不唯分数,却胜在成绩’的教育效果,学校以活动为载体,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学生表现和家长满意为评价标准,制定了这套评价指标。”校长刘鹏说,“七年的实践效果说明,这种匿名评价方式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效发展。”
评价不是终结,每次评价结束后,学校会组织专人梳理各项评价结果和问题,汇总到各级部长那里,开会研讨解决办法。“我们开会,不说优点,只谈问题。”刘鹏说。
7年下来,学校在“躬下身”“办实事”中,久久为功,积累了一套新建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办法”“真经验”。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师“内驱力”
周二傍晚,19点27分,八年级一班教室。二十几个孩子坐姿端正,有的在埋头阅读,有的在凝神思考,还有的在低声讨论问题……后排,教师张锋奎正在辅导一名男生。
张锋奎告诉记者,“各科任教师会一直在自己的任课班级辅导到8点钟,直至学生们的问题都得到解决”。
当日晚上10点30分,张锋奎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他在总结辅导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怎样在班级内进一步解决、巩固以及深化……
“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不仅让学生整体进步很快,教师也能及时地掌握‘一手学情’,提高备课效度,这一点很重要。”该年级教研组组长说。
在教师们精心备课基础上形成的教案,要在级部定期举行的大教研会上集中讨论,博采众长,再经教研组长亲自把关后,实施于具体教学。这是桢州学校建校7年来一直坚持不变的“铁律”,也是学校重视教研、保持教学质量的“秘诀”。
有着一双大眼睛的高中部校长王世峰不仅有一项“绝技”:对高中部的每个孩子都能见人呼名,而且经历也颇具“传奇”。原本在某市教学的他,因在一次培训中认同刘鹏的教育理念,培训结束后就辞职了,第二天便到桢州学校应聘。从此,他便和他的学生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不舍昼夜。他说他在这里找到了灵魂的满足感,把几十名“待优生”送进了全国各地的著名高校,就是最满足的事情,“学校把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称为‘待优生’,但是只要老师肯用心,很多孩子还是能学好的。”
在桢州学校,像王世峰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质量”的关键在“内驱力”,无论是维持高效教研还是把“待优生”变为“优等生”都离不开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及其背后的强大“内驱力”,而给教师输出“内驱力”的动力系统就是学校新的管理机制。
为了让这套动力系统更强劲,在韩城市教育局支持下,学校改变了多数学校的主流考核方式,实施新的KPI。“新的KPI关键是把主流绩效的‘二八’分配比例改成为‘八二。”刘鹏说。
所谓“八二”,就是将教师整体工资收入的80%纳入动态绩效考核,把各项教学工作细化到绩效占比中,“精准实现”按劳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班主任费占比,把班级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强化人性化管理。具体体现在关注教师生活教学中的各种诉求,营造尊重知识分子的整体氛围。“制度+感情”双轮并驱,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有效克服了教师职业倦怠,回答了“如何长期保持教师内驱力”的教育时代之问。
开启教育智慧:有效平衡“双减”与质量的关系
这个学期,王丽平发现儿子张家诚懂事了很多,脸庞上也洋溢着一股自信,王丽平对此倍感欣慰。张家诚原来在韩城市区的一所小学就读,因为写字问题总被老师批评,王丽平为其报了书法班,但效果不明显,因沟通问题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后来,张家诚转学到了桢州学校。“一个学期后,孩子的字就像换了一个人写的似的。”王丽平高兴地说,“学校有老师专门教孩子,效果好多了,回家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了‘鸡飞狗跳’,现在亲子关系是‘其乐融融’呢。”
王丽平遭遇的问题,在现代基础教育中具有普遍性。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内卷造成的孩子学业超负荷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考验着教育的智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如何高质量落实“双减”,达到“减负增效”,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韩城市教育局为此出台《韩城市提升教育质量 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一校一策”。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求建立作业管理小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责任人,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评工作中。同时持续开展不同类别教师培训,整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品质教育”行动力度。
在韩城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桢州学校催动高效课堂、高质量课后服务、教育心理学干预的“减负增效”三驾马车,将“品质教育”推向了又一个高度。
“我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和教学质量很满意。”从西安市某“名校”回流的初一学生家长马芳说,“我家老大在西安某‘名校’读的中学,老二也可以去,但我们选择在这里,因为质量不比西安差,又在家门口。校长刘鹏在家长大会上一直说的,家长的好口碑才是学校是否办得好的‘试金石’,这句话我很认同。”
家长的口碑背后是学校全体教职人员为创设高质量课堂的辛勤付出。课堂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教师们集体通捋整个初中教学内容,对标中考,一道一道精心筛选的;每个教师的教法也都是教研组精心打磨过的,这是保证整体课堂教学质量高水平均衡的关键。
为此,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为每个学科制定整体教案;规定从考题“下手”,“以题为核”;开展集体备课,从级部领导到学科带头人再到教师层层把关,但又“人人不同”,以避免千篇一律抄袭教案交差……每一项举措都实实在在落地开花。
尤其对学生课后消化知识这关系教育质量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把学生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进行巩固的练习题,全部放在“课后服务”时间集中解决。保证了每个学生放学出校门时,确实已把当天的知识消化吸收了。“学校定的延时服务时间比一般学校要长,会到晚上8点钟,对家长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学生闫家豪的家长闫宏涛说。
教师雷玉莹告诉记者,孩子们是没有家庭书面作业的,书面作业全部在学校由任课教师高质量辅导完成,家庭作业只留背诵作业。据了解,把家长从“鸡飞狗跳”的辅导作业中解放出来,也是学校好口碑建立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罗门,说起母校仍是满含深情。曾经的罗门成绩并不突出,高中分科到文科班后,非常不适应,出现了抑郁倾向,其父母内心焦急却束手无策。刘鹏通过专业判定认为,罗门没有抑郁症,经过长期的心理咨询和学业规划,罗门最终以62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据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厌学门诊的刘医生介绍,该门诊一周的接诊量超过150个孩子,且多为读初中的青少年,孩子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各个学校。作为教育心理学专家和志愿填报专家的刘鹏认为,这些孩子90%以上都是假性抑郁。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细致、专业的心理干预,不是药物。
为此,刘鹏在学校行政楼一层大厅设置了一个开放的学生会客厅,利用空闲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并为高中生免费提供生涯规划服务。至今已成功疏导了多名学生,并为很多学生制定了家长满意的生涯规划计划。
“我孩子的分数是可以走清华,为学校争光的,但是刘校长分析了我们的具体情况后,最终决定走‘本硕博’连读,现在我们特别感谢刘校长。”一名毕业于该校现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当下,正处在教育深化改革关键期,就像取经途中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所谓“真经”就是在“蹚”改革的“深水区”时,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教育改革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