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负奋斗者
文章字数:
知识无边界,学习无止境。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理论和实践都要有高水平。要教好学生,老师首先要做到最好。
“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为了学习掌握先进的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技术,作为理论课教师的我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由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到学校教书,没有进过企业,没有系统化学习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操作经验,因此开始时成绩很不理想,但通过大赛,我找到自身的不足,制定了以后学习的方向。2014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斥资750万建立的DMG数控加工实训室建设完成,我主动担任实训室实验员,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份担当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使命。由于当时国内五轴机床操作与应用还是新鲜事物,学校里面也没有人指导,只能通过跑书店、上网、查找资料,自己摸索学习,攻坚克难,通过不断地优化工艺路线、五轴刀路设置参数、切削用量等,我的五轴加工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五轴加工靠软件,从最开始为参加技能大赛自学国产的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到后面为了让学生在校学习的软件跟企业应用的软件相适应、相匹 配,又自学了 UG、MASTERCAM等企业主流的五轴编程软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技能提升后,在参加的大赛中,我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赛项全国第六名1次(陕西省历届该项目最好成绩)、陕西赛区选拔赛第一名 2次和一等奖1 次,5 次获评陕西省技术能手……感觉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了。
争相传抄的“九阳神功”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要精心设计,力求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
为了快速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我把教室搬进了实训车间,上班期间每天重复按照教学和训练计划准备第二天学生在实训室学习的项目载体、毛坯、刀具、夹具、量具、工具、检查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等。没课的时候,我会带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耗”在实训室,陪着学生练习,指导学生操作,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等,不断打磨学生工艺和训练技能,一“耗”就是十一二个小时。
在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在多轴零件加工工艺、五轴机床操作、自动编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心得,学生易犯错的问题等,这个小本被学生们誉为“九阳神功”,争相传抄。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案例。我把钟楼、象棋、冰墩墩、十二生肖等加工融入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多年来,在教过的近2000余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获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 24 项。毕业生中何小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黄亚光被评为陕西省技术能手和“最美青工”。陕西省技术能手郭康康、郑阳勃两位学生先后入职四川省绵阳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张余益和刘怡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为实训教师等。这,是我心中自豪感的最大来源。
“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天星”
随着国家提出制造强国战略,市场对先进机床装备有着巨大的需求,陕西省也是装备制造大省,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需要大类的具备高端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我承担了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工作,深入企业调研,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承担专业技能要求水平高、大家都不愿意讲的《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教材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
为引领专业持续发展,我牵头先后建设现代制造技术仿真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和精密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实训室,为数控技术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传授打通了通道。同时,优化课程载体,深挖思政元素,如疫情期间把口罩机热熔辊子作为教学载体教育学生如何技能报国等。将匠心育人内涵深度融入岗位能力对应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过程引入“匠心积分”,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各项职业能力、专业素质等微技能、微行为、微项目、微技能的“四微融入”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效果进行积分考核评定,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021年,《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我先后主编的3本专业教材、2 本参编教材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挤时间指导青年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比赛。作为省级和国家级中高职师资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先后为兄弟院校传授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技能,培训教师200余人次,让五轴加工技术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得到了普及。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我这样认为。(孔祥娜整理)
“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为了学习掌握先进的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技术,作为理论课教师的我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由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到学校教书,没有进过企业,没有系统化学习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操作经验,因此开始时成绩很不理想,但通过大赛,我找到自身的不足,制定了以后学习的方向。2014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斥资750万建立的DMG数控加工实训室建设完成,我主动担任实训室实验员,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份担当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使命。由于当时国内五轴机床操作与应用还是新鲜事物,学校里面也没有人指导,只能通过跑书店、上网、查找资料,自己摸索学习,攻坚克难,通过不断地优化工艺路线、五轴刀路设置参数、切削用量等,我的五轴加工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五轴加工靠软件,从最开始为参加技能大赛自学国产的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到后面为了让学生在校学习的软件跟企业应用的软件相适应、相匹 配,又自学了 UG、MASTERCAM等企业主流的五轴编程软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技能提升后,在参加的大赛中,我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轴加工赛项全国第六名1次(陕西省历届该项目最好成绩)、陕西赛区选拔赛第一名 2次和一等奖1 次,5 次获评陕西省技术能手……感觉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了。
争相传抄的“九阳神功”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要精心设计,力求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
为了快速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我把教室搬进了实训车间,上班期间每天重复按照教学和训练计划准备第二天学生在实训室学习的项目载体、毛坯、刀具、夹具、量具、工具、检查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等。没课的时候,我会带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耗”在实训室,陪着学生练习,指导学生操作,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等,不断打磨学生工艺和训练技能,一“耗”就是十一二个小时。
在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在多轴零件加工工艺、五轴机床操作、自动编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心得,学生易犯错的问题等,这个小本被学生们誉为“九阳神功”,争相传抄。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案例。我把钟楼、象棋、冰墩墩、十二生肖等加工融入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多年来,在教过的近2000余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获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 24 项。毕业生中何小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黄亚光被评为陕西省技术能手和“最美青工”。陕西省技术能手郭康康、郑阳勃两位学生先后入职四川省绵阳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张余益和刘怡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为实训教师等。这,是我心中自豪感的最大来源。
“聚为一团火,散为满天星”
随着国家提出制造强国战略,市场对先进机床装备有着巨大的需求,陕西省也是装备制造大省,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需要大类的具备高端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我承担了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工作,深入企业调研,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承担专业技能要求水平高、大家都不愿意讲的《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教材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
为引领专业持续发展,我牵头先后建设现代制造技术仿真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和精密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实训室,为数控技术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传授打通了通道。同时,优化课程载体,深挖思政元素,如疫情期间把口罩机热熔辊子作为教学载体教育学生如何技能报国等。将匠心育人内涵深度融入岗位能力对应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过程引入“匠心积分”,使用任务驱动法对各项职业能力、专业素质等微技能、微行为、微项目、微技能的“四微融入”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效果进行积分考核评定,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021年,《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我先后主编的3本专业教材、2 本参编教材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挤时间指导青年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比赛。作为省级和国家级中高职师资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先后为兄弟院校传授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技能,培训教师200余人次,让五轴加工技术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得到了普及。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我这样认为。(孔祥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