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擦亮“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教学服务团队
文章字数:

田间地头查看药物种植

考察育苗情况

中药鉴定实训教学

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国赛选手培训

国赛一等奖

   □孔祥娜 董齐越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祖国西北部的宝鸡市,有这样一支活跃在课堂和大山里的中医药学教学服务团队——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教学服务团队。多年来,团队负责人李炳生教授带领20多名教师,坚持学科特色,牢记教书育人根本使命,不断用这把“金钥匙”,开启文明的宝库,将幸福的种子散播大地。
   一
  2019年12月底,陕西省硖石镇因柴胡产生效益 600 万元。镇上的司家窑村因柴胡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达到 1016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获得全区脱贫攻坚“红旗村”的荣誉称号。
  这离不开中医药学教学服务团队在药农中推广野生五味子变家种栽培(五味子育苗及搭架栽培)、天麻杂交育种、兰州百合引种栽培灯台七林下
  仿野生栽培等新技术。短短几年,中医药学教学服务团队开展了中药材种植培训20多场,500多人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
  团队负责人李炳生说:“团队要勇担社会责任,发挥科技特派员职责,坚持以科技服务地方。”自从组建了以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李炳生教授、王斌科教授、魏华博士为带头人的本草兴中草药种植科技团队后,这支队伍便开始通过考察宝鸡周边区县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并走访农户,拜访中药材种植、育种专家,结合中药材市场需求等前期调研,确定了柴胡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田间试验,拟形成一套可推广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柴胡种植技术。团队经过筛选柴胡优质种质资源,为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柴胡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团队与省内中药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围绕太白县、凤翔区、金台区等区县太白七药、苍术、丹参、五味子等重要中药材种植品种,成立宝鸡市道地药材研究中心,进行技术熟化、推广,走向田间地头,对药农面对面进行培训,开展技术示范,为药农带去开启幸福生活的“财富钥匙”。
    二
  这支团队除了活跃在山里的田间地头,更活跃在三尺讲台和实验室里,为莘莘学子带去开启中医药文明的“智慧钥匙”。
  团队教师主要承担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均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依托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连续9年承办陕西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优势,联手区域中药行业产业优势力量,在教学中探索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日常教学和大赛融合,紧跟产业变化,注重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职业标准的精准吻合度。
  “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细致讲解每个知识点,经常忘记时间。”中药炮制专业的多名学生说。
  由于专业过硬,作风优良,团队教师连续9年参与“陕西省高职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赛事及“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陕西省国赛选手集训工作。团队教师利用课余、寒暑假、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对参赛选手从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 进行悉心指导、训 练。2012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陕西省及全国高职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各类奖项近50余项。培养了大量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同时,优秀的人才质量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比赛让我充分展示了个人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锻炼了自己,老师对我细心的指导让我终生难忘。”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姬向艳同学说。
  此外,团队发挥宝鸡市科普教育基地平台作用,创建了“杏林春中医药文化传承宣讲团”,赴各中小学举办讲座,广泛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把中医药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田里。
  近几年,团队多名成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陕西省师德标兵、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种荣誉,成为学院教师师德师风的排头兵。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这支团队不仅实现了社会效益扩大化,也实现了科研的多项突破。
  “目前在研的‘宝鸡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典型植物底
  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研究’,以期为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中净水植物选择优化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为研究宝鸡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微生物及基质三者相互作用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和土壤提供科学依据。”魏华博士说。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中医治疗依据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为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团队负责人说,“‘以脾胃为中心的葛根相关配伍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受损心机线粒体的改善作用’的研究,通过实验对照,探寻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优配伍及机制。”该团队共计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整个团队科研氛围浓厚。团队教师主编、参编教材20多本。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扎实的团队建设。数年来,这支团队“复制裂变”,化一为五。依托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及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建成1支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产教融合基地,建成 1支科研双创导师团队,进行技术研发,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依托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建成1支技能大赛指导团队,分赛项指导学生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依托“本草兴”中草药栽培科技服务志愿团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宝鸡周边积极开展中草药种植培训,形成1支公益服务品牌团队;依托宝鸡市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杏林春中医药文化传承宣讲团,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宣讲活动。同时在工作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手把手传授研究、教学经验,传递“经验的钥匙”。
  “我们一定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李炳生说。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