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刘维娟
文章字数:
  “双减”政策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活动。“双减”理念倡导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切实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增强学校及教师的育人能力,降低学生家长的焦虑,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初中语文作业,是众多语文老师热切关注的教育话题。
  多设计一些
  突显学科知识的作业

  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训练任务,减少重复性内容,节约时间,提升效率。每周末可以给学生布置“读和写”的作业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周末作业的设计可以围绕“秋天”这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更多描写秋天的文章或诗歌,积累与秋天相关的成语,书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提出恰当的指导意见,并帮助学生了解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利用这样的方式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学生的表达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多设计一些
  侧重综合实践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从书本步入社会,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如在教导《背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结构、写作技巧写一段关于人物的内容,下节课让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让其他同学猜测作者写的是谁。
  清明节踏青礼敬祖先、五一节参加劳动体验、端午节插艾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节日不仅仅是日历表上的假期,更是文化传承的窗口。让节日在隆重的仪式感中焕发生机,让中华习俗在口口相传中耳熟能详,让家国情怀在耳濡目染中深植心间。
  多设计一些
  注重鉴赏审美的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对课堂教学进行温习和补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为服务教学来布置,要巩固重点,理解难点。例如有的学生写作文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主要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课文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材料。譬如,把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过零丁洋》《破阵子》《七根火柴》中的文天祥、辛弃疾、无名战士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就为学生写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多设计一些
  倾向拓展延伸的作业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独立地去探究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来完成,这样才能克服传统作业布置方式中的“强制性”“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的今天,作业设计更应注重拓展延伸,自主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是思维拓展,在作业中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比如教学《孔乙己》时,我让学生假设推断:如果毒打孔乙己的丁举人生活在现在这个法治社会,他能逍遥法外吗?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们这个和谐温馨的社会里,凭自己的特长能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多设计一些
  发展核心素养的作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语文学习脱离了学生,成了“读书人”的事,使本来很生活的语文脱离了生活气息。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不断变换作业形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应用性,多布置一些开放性、创新型的作业。如鼓励学生养成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习惯,闲暇之余关注一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教师合理并恰当引导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可大大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外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的作业设计思维,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设计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作业的黏性,通过作业来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良好成长。初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思维,减轻作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