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考完了, 应加大对学生“志愿填报”的指导力度
文章字数:
  □苏银成
  2023全国高考将全部落幕,目前,全国多地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时间。按照教育部规定,今年各省(区、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其中本科第一批次或本科普通批次录取原则上应在7月15日之前开始,月底之前结束。(中新网6月10日)
  2023年高考落幕,考生们都已离校,短暂休息十几天后就将进入查分、填报志愿、录取等环节。每年的志愿填报季,都有部分考生不知道自己该报什么学校,也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其中总会有少数考生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轻信各种谣言,成为被无良机构收割的“韭菜”。有的考生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动辄被骗上万元的钱财,还有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考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相信那种自称“某大学招生人员”能将自己录取到名校的谎言,最后被骗十几乃至几十万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下,过线的考生几乎都有学上,很多考生焦虑的是能上什么学校。为了让考生能被合适的学校录取,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在高考结束考生及教师短暂休息后,组织学生志愿填报的指导工作,加大对学生防骗意识及能力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开通志愿填报咨询热线。社会上有很多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还有各种志愿填报APP等,考生只要付费就能进行相关咨询。但这些机构及APP可信度有多高?很难进行评价,但这些机构与学校相比并无优势。学校不仅对每个学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会在每年一次的高三毕业生工作中积累大量志愿填报及录取的工作经验,学校的志愿填报咨询工作是任何机构及APP都无法相比的。所以,学校开展的面向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服务需得到高度重视。
  其次,将育人融入志愿填报过程中。部分考生并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本着学什么好找工作或赚钱多的目的,盲目填报志愿。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自己对填报志愿没有把握,还极易被无良机构忽悠或骗钱。所以,学校应帮助每个考生分析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远大格局填报适合自己的学校及专业。
  最后,加大“高考骗局”的宣传。几种常见的骗局必须要让学生及家长清楚,一是打着“提前查分”的幌子,获取考生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二是假冒高考专家,谎称掌握志愿填报内部大数据,收取考生高额的志愿填报服务费;三是捏造某高校没招满,能搞到特殊指标等虚假信息,骗取考生钱财;四是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包录取”的虚假承诺向考生收取押金、手续费等。学校要告知学生,一旦遇到以上情形,不要轻信,必要时要与老师取得联系,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高考是非常公平的,成绩发布后,如何填报志愿,影响着录取、大学学业及今后的就业。学校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志愿填好,也要防止部分学生成为无良机构的诱骗目标。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