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张学炬 万祖霞
文章字数:
  5月1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进一步做好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和钉钉子的精神,深入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确保健康教育全覆盖。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教师培训,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育人、育才和育心相结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疫情过后,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极端事件频发,近期各类文件的下发,吹响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冲锋号,也为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但心理教育并不是单一学科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需要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带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带有个性化色彩,因此,教育起来应该避免“大水漫灌”,要有的放矢,实行“精准滴灌”。
  各学科要画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心圆。学科教学是落实“五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而每一“育”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源头活水”。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育人目标,做到课程思“心”,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健康阳光,能正确面对来自生活中的挫折,能够科学地化解压力,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气馁,不悲观。
  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随着党和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频频下发,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也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各学校要认真研读文件,落实好文件的精神,出台各种制度和措施,立起“四梁八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供给,配齐配全各种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以培训为契机,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研力度,精选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全要素提升、全员提升。
  开展好各种活动,给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合理的存放处。中小学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一些从生活、学习、同伴交往中产生的压力,会使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发泄。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的不良情绪找到一个排泄口,及时排放出去,才能盛放健康的情绪。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体育活动等,以此来磨砺心智,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
  加强教材开发的力度,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方向。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部分教师都不知道该教什么,因此,敲定好内容是关键。各学校应当组织理论水平高、有丰富心理学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做好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开发,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抓手。要加强功能室建设,做好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走深、走细、走实。
  要真情实意地关心学生。关心、关爱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此,其他各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唯有关心学生,有一种“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才会主动走近他们,关注他们。才能对他们的言谈举止、情绪变化,以及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一个真切的了解,知道他们的优点、缺点。同时,在亲密相处的过程中,才能及时捕捉他们情感、情绪变化的轨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发现,及时介入,果断干预,才能避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赢得矫治的黄金时间。
  要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摸清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有的心理疾病是来自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例如,因学习困难导致的厌学症,因同伴交往不畅引发的心理焦虑,因父母离异造成对未来的恐惧症,因生理变化带来的疑惑症等,都属于心理问题,必须及时矫治。对此不能慌乱,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看看是哪方面的问题就从哪方面着手,追根溯源,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才能真正消除他们心中的疾病,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问题严重,要及时通知家长,进行校外就医,进行更专业的治疗。
  要建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多带有复杂性、隐蔽性,因此,必须主动观察,争取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大问题的出现,避免小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需要学校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都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要建立起网格状的管理架构,落实好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织起安全防护网。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