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大单元视角下的九年级小说教与学
文章字数: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第二初级中学 肖 李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九年级,我们需要以大单元的视角从第四学段小说教与学的整体任务来解构教材和设计教学。
  一、从大单元视角看教材单元组织结构
  欲穷千里目,须上一层楼。面对相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时,我们需要以大单元视角梳理出部编人教版七到九年级小说选文中“语文要素”这条线索,依托将小说教与学所设计的各种基本因素,由浅入深地按照教材编写顺序和能力训练点分解为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
  在七、八年级基础上,九年级对能力训练点依然沿用了依托课后习题进行螺旋式上升编排的方式: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故乡》采用教读模式,“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间关系变化的原因”;《我的叔叔于勒》以教读为主,“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叙事视角的作用,分析于勒的人物形象与主人公判定”;《孤独之旅》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前两篇文章所获的阅读经验完成学习“体会标题的含义,分析首尾段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心理变化的线索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的作用”。
  第六单元中《智取生辰纲》训练明暗双线结合的结构;《范进中举》分析“讽刺”笔法、人物变化的社会原因;《三顾茅庐》赏析人物鲜明个性的塑造手法;《刘姥姥进大观园》赏析喜剧的营造效果、分析人物不同的情态、配角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则是:《孔乙己》侧重于通过社会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变色龙》侧重于分析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溜索》在分析“我”的作用和环境描写中解读小说主题;《蒲柳人家》体会塑造人物时运用多角度描写、矛盾等方法的作用,分析语言特色。
  二、从大单元视角看小说阅读的核心知识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告别以往就课教课的旧模式时,我们需要以大单元视角构建小说阅读与其他“写人类”“叙事类”文本之间的关联,重构小说教学体系来打破教学篇目主要编选在九年级所形成的教与学困境。
  在九年级,我们无法回避中考水平性和选拔性共存的双重属性。我们不仅要有“小说”文体训练的意识,还需要从大单元的角度借助非小说的写人、叙事类文本来提升效果。如在分析《变色龙》这一标题的作用时,若从复习《散步》等课后习题来巩固分析标题含义的方法入手,联系《驿路梨花》,分析《孤独之旅》,整理出“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完整的解读思路,就可以为学生应试提供课本答题示例。
  小说解读的分析人物形象、中心人物判定、塑造人物形象这重难点三姊妹,我们依然需要采用大单元视角重新解构,从九年级回顾七、八年级形成完成的训练体系。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例,在梳理《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中通过事件来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背影》中通过分析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分析父亲这一人物,《邓稼先》里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对比作用,《伟大的悲剧》中环境描写来塑造斯科特的英雄形象这些非小说类文本的能力训练点后,结合九年级小说教与学就可总
  结出:
  典型情节(《故乡》《回忆我的母亲》)、人物描写(《孔乙己》《背影》《老王》《列夫·托尔斯泰》《变色龙》或《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对比和衬托关系(《邓稼先》《藤野先生》《范进中举》)、自然与社会环境描写(《老山界》《走一步,再走一
  步》《孤独之旅》《故乡》)。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以大单元视角重新解构九年级小说阅读来提升教与学效率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事半功倍地提升所有写人叙事类文本解读能力,以1+1>2的方式在提升着学生语文素养。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