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缺觉, 是最大的失策
文章字数: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视频会议上,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委员发言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缺觉已是全国中小学生的问题,由于课后作业量大,很多学生不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严重不足。(3月8日中国青年网)
陶凯元委员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其观点与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内容相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十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降低了0.3小时。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需要10小时的睡眠;13至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21至3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的睡眠时间达不到健康要求,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太长,或者尽管在校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造成学生很晚才上床休息。有些寄宿制中学,早上要求学生5:30起床,晚上上三节晚自习,接近22时甚至更晚学生才能休息,而一些学生因为晚自习用脑过度,尽管已经上床,但是大脑仍处于兴奋之中,不会很快入眠,导致睡眠质量更差。此外,一些小学布置的作业太多,即便在家长的监督、辅导之下,都要写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倘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
二是一些学校为了提升成绩与升学率,人为制造教育焦虑,“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忧心忡忡,最终患上焦虑症、失眠症甚至抑郁症。而极个别的“高考工厂”采用“水多泡倒墙”的学习战术,见缝插针地拼命挤时间让学生学习,甚至连晚上的时间都要占用。
三是电子产品(主要是手机)对青少年睡眠的影响。目前来看,各个学校对于手机的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在校期间,学生刷手机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双休日或者其他节假日回到家中,一些中小学生晚上晚睡、早上早起刷手机的情况就比较严重,这不仅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
鉴于此,保障青少年睡眠刻不容缓。作为学校来讲,必须依法依规制定作息时间,既不能违规令学生早起,也不能违规让学生晚睡。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小学要尽量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去做。而实际上,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早就已经出台,比如2018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规定学校与家庭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很不理想。
因此,要想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仅仅出台各种规定是不够的,还应该让违背规定者付出一定的代价。要知道,对于各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教育部门是有具体规定的,对于违反规定,私自侵占学生睡眠时间、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以及大量布置作业的责任人,应给予一定惩戒与处罚。此外,家长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当学生节假日回家之后,不能任由孩子抱着手机熬夜。
要知道,睡眠是人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能会引起嗜睡、记忆力减退、思维不清晰、反应迟钝等症状,影响白天的生活。这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作息正常就会慢慢恢复。睡眠是人们清除大脑产生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时刻。睡眠充分,才有助于排除大脑中的废物,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运转,记忆和认知能力才会维持正常水平。由此可知,通过损害睡眠的方式来提升成绩,最终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从这个角度来说,随意剥夺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有害无利。
陶凯元委员的发言并非空穴来风,其观点与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内容相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十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降低了0.3小时。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需要10小时的睡眠;13至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21至3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的睡眠时间达不到健康要求,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太长,或者尽管在校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造成学生很晚才上床休息。有些寄宿制中学,早上要求学生5:30起床,晚上上三节晚自习,接近22时甚至更晚学生才能休息,而一些学生因为晚自习用脑过度,尽管已经上床,但是大脑仍处于兴奋之中,不会很快入眠,导致睡眠质量更差。此外,一些小学布置的作业太多,即便在家长的监督、辅导之下,都要写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倘若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
二是一些学校为了提升成绩与升学率,人为制造教育焦虑,“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忧心忡忡,最终患上焦虑症、失眠症甚至抑郁症。而极个别的“高考工厂”采用“水多泡倒墙”的学习战术,见缝插针地拼命挤时间让学生学习,甚至连晚上的时间都要占用。
三是电子产品(主要是手机)对青少年睡眠的影响。目前来看,各个学校对于手机的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在校期间,学生刷手机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双休日或者其他节假日回到家中,一些中小学生晚上晚睡、早上早起刷手机的情况就比较严重,这不仅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
鉴于此,保障青少年睡眠刻不容缓。作为学校来讲,必须依法依规制定作息时间,既不能违规令学生早起,也不能违规让学生晚睡。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小学要尽量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去做。而实际上,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早就已经出台,比如2018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规定学校与家庭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很不理想。
因此,要想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仅仅出台各种规定是不够的,还应该让违背规定者付出一定的代价。要知道,对于各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教育部门是有具体规定的,对于违反规定,私自侵占学生睡眠时间、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以及大量布置作业的责任人,应给予一定惩戒与处罚。此外,家长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当学生节假日回家之后,不能任由孩子抱着手机熬夜。
要知道,睡眠是人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能会引起嗜睡、记忆力减退、思维不清晰、反应迟钝等症状,影响白天的生活。这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作息正常就会慢慢恢复。睡眠是人们清除大脑产生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时刻。睡眠充分,才有助于排除大脑中的废物,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运转,记忆和认知能力才会维持正常水平。由此可知,通过损害睡眠的方式来提升成绩,最终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从这个角度来说,随意剥夺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有害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