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走向
□崔 瑞
文章字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罗爽表示:“政府应依法履行家庭教育工作职责,强化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管理、供给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随着网络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也开始从私人领域走向社会公共领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支持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方面承担的公共职责将越来越大。”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都围绕着建立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政府的家庭教育规划职责、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职责、建立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职责、编制家庭教育大纲的职责、建立家庭教育服务平台的职责、建立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职责。
  那么,在政策支持下和“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的走向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有效的亲子陪伴,增加亲子活动,不完全躺平,不过度焦虑,做好示范榜样就是父母最该做的。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会自然长大,作为家长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吃、穿、用即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家长理解为:“物质上绝对不能低于别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赚钱的路上,为孩子的未来打好金钱和物质的基础。其实,家长最应该做的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用脚去丈量世界。可以和孩子提前沟通,问清楚孩子愿不愿意去?他自身有没有计划?父母提出的活动跟孩子的安排是否有冲突?这个沟通的过程,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双方加深交流的过程。家长要把身姿放低,和孩子一起去玩、去探索,这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双减”背景下要求家长既不能躺平,又不能焦虑,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很多家长是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他们“唯成绩论”的思想根深蒂固,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已经习惯于孩子之间比谁的学习更拼,谁的成绩更好,所以,这些家长会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让孩子从学校走出来,再走进培训机构,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挤压了孩子的生活时间。这样持续高压的学习,孩子的成绩有可能会一直好下去,也有可能会突然崩掉。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还会让孩子的精神受到不可估量的伤害。在“双减”背景和加强五项管理的前提下,家长觉得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自己就可以躺平了。虽然大家拒绝内卷,都躺平是一件好事,但是却不能完全躺平,因为还有中考和高考。面临这种大考时家长万不可焦虑,要认真解读政策。要利用好政策,给予孩子学习上的陪伴,这并不需要家长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只需要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谈谈读后感、聊聊解题思路,或是陪伴孩子吃饭、睡觉、散步、运动等。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并将这股力量化为前进的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有责任心的家长会做孩子的榜样,指导孩子的行为举止,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家里读书,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塑性很强。所以,孩子会跟着家长一起读书,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正确的三观也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
  作为家长,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领航者、掌舵之人,起示范、带头、引领的作用。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切不可将教育之事完全推给学校、老师。因为现代教育是由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大合力组成的,缺一不可。作为家长,一定要担起责任,协同学校、社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将家庭教育尽力做到最好,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