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完美 还是先完成
文章字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职场中,我们总要面临deadline,内心又有一个完美小人在打架。那么,身处夹缝中,完成度和完美度哪一个更重要,如何才能实现不焦虑打工?
工作是要完美还是先完成?不少人会理所当然地以为,理想答案是“在规定时间内完美完成工作”。但事实上,很多职场老将给出的回答是,这取决于工作性质、内容、团队协作甚至老板性格。
周嘉敏初入职场时意气风发,是时刻以完美为目标要求自己的。她在广告公司负责文案工作,设计时不喜欢用套路,找不到好创意就不下笔,主动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
同事都说嘉敏像打了鸡血似的对工作充满热情。掐着死线交的稿子嘉敏总体还是挺满意的,也得到了主管的认可,但只要没达到百分百的满意度,她心里总有些不甘。所以有时候嘉敏对已过审的稿子仍不放弃,总琢磨着是不是这里那里再修改一下更好呢。
有回公司接了个大客户,嘉敏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把文案做了出来,之后又经几番修改审核,客户最终也认可了。同事们松了一口气忙着庆祝去了,嘉敏心里却有些遗憾,总觉得文案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几番思量后,她自主加班又做了个升级版。现在作品终于达到了自己的完美标准,嘉敏兴奋地向主管汇报,希望能采用这个新版本,没承想“哗”地被泼了一盆冷水。主管对她开了好几天夜车精心打造出来的升级版毫无兴趣,直接告诉她:不,只用老板审过的那版,过审了就是老板负责了。
嘉敏一开始特别不理解,明明升级版更好为什么不用呢,主管是神经大条还是对工作敷衍啊?看到嘉敏一脸无法掩饰的失落,主管忍不住给她上了一课。
主管告诉嘉敏,在工作上不能只追求自己这个环节的完美。每个广告文案的通过,都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提交初稿,小组讨论,提交上级审核,提交给甲方审查,继续更改完善,继续提交,如此这般要经历好几个回合,最后在规定时间内拿出让甲方满意的最终稿。所以嘉敏在过审稿上的加工,就是无用功,“你可以自己私下对作品进行修改,累积工作经验,但不能因此要求公司采用你的修改版”,因为定稿不可能直接被替换,让甲方和乙方团队为了一点小修改重新折腾一遍更是不可能。
点灯熬油累了个半死得到这个结果,嘉敏虽然难免失望,但也从职场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课——很多工作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不能追求个人环节上的绝对完美。
职场老将马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灵活多了。他认为工作要完美还是先完成,首先要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马铭在一家事业单位负责质量检测工作。“在专业方面我要对客户负责,对被测物负责。工作上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操作,准确记录不出错,那就需要‘完美’”。同样,对负责的科研项目,马铭认为,如果拿出去的成果需要答辩通过而不是修改完善,也必须追求完美,“因为结果就是两个:通过或者不通过”。但如果是内部一些工作,马铭会把“完美”先放到一边,更注重的是“先完成”。
“其实不太可能有令领导满意的完美初版的,因为领导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需要慢慢打磨。”但马铭认为“完成”并不是不讲究质量。他在交出工作成果前会多了解领导的想法并尽量考虑周到,更改时也会及时跟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多沟通就意味着减少修改中不必要的误解,这样基本保证了成品的修改只在一些细节小处,而不是大伤筋骨。
比如之前主任要求马铭制订一份某某标准建设工作清单表格。马铭会先了解主任的大概想法、交稿的期限等,然后提前一两天拿出初稿让主任过目。主任则对“抬头”、责任关系、时间段等一些细节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两人商讨后马铭再做一个修改版,按规定时间交给主任。这时主任大笔一挥就过了。
“所以还要看对‘完美’怎么理解。比如我们院里拿出去的材料,肯定是要经过层层修改的。作为办事员的我,需要的是对我的直属领导负责。这个清单主任觉得满意,那对我来说就是接近完美的成品。之后它要由主任交分管院长过审修改,然后再由分管院长交大领导审查修改,就不关我的事了。”
身为IT团队负责人的李强也很认同马铭对“完美”和“完成”的看法。李强认为虽然从结果上来说肯定是越完美越好,但完美与否也要“看人下菜碟儿”,根据领导的习惯作一定的调整。
“比如我自己很多时候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那么最好手下上交的成果是一步到位的,我直接转发就好。如果你交上来的东西有明显漏洞,那按时完成本身就没什么意义了,我肯定会批评。”但李强认为,也有很多领导是需要你给他发挥空间的,不然体现不出领导的价值,那你就不需要用一百分来强迫自己,“像工作计划、执行报告等,都要跟领导汇报,如果一开始就无懈可击,那有的领导反而可能会找些无理的要求让你更改”。
李强的建议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工作成果达到八九十分标准,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完善审批后的成果,达到100分,这样从时间精力分配上来说都是最适合的。“最好的境界是既让领导觉得作业交得还不错,同时还能满足某些领导的指导欲。当然这个度不是很好把握,需要长时间的职场经验积累。”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工作是要完美还是先完成?不少人会理所当然地以为,理想答案是“在规定时间内完美完成工作”。但事实上,很多职场老将给出的回答是,这取决于工作性质、内容、团队协作甚至老板性格。
周嘉敏初入职场时意气风发,是时刻以完美为目标要求自己的。她在广告公司负责文案工作,设计时不喜欢用套路,找不到好创意就不下笔,主动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
同事都说嘉敏像打了鸡血似的对工作充满热情。掐着死线交的稿子嘉敏总体还是挺满意的,也得到了主管的认可,但只要没达到百分百的满意度,她心里总有些不甘。所以有时候嘉敏对已过审的稿子仍不放弃,总琢磨着是不是这里那里再修改一下更好呢。
有回公司接了个大客户,嘉敏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把文案做了出来,之后又经几番修改审核,客户最终也认可了。同事们松了一口气忙着庆祝去了,嘉敏心里却有些遗憾,总觉得文案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几番思量后,她自主加班又做了个升级版。现在作品终于达到了自己的完美标准,嘉敏兴奋地向主管汇报,希望能采用这个新版本,没承想“哗”地被泼了一盆冷水。主管对她开了好几天夜车精心打造出来的升级版毫无兴趣,直接告诉她:不,只用老板审过的那版,过审了就是老板负责了。
嘉敏一开始特别不理解,明明升级版更好为什么不用呢,主管是神经大条还是对工作敷衍啊?看到嘉敏一脸无法掩饰的失落,主管忍不住给她上了一课。
主管告诉嘉敏,在工作上不能只追求自己这个环节的完美。每个广告文案的通过,都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提交初稿,小组讨论,提交上级审核,提交给甲方审查,继续更改完善,继续提交,如此这般要经历好几个回合,最后在规定时间内拿出让甲方满意的最终稿。所以嘉敏在过审稿上的加工,就是无用功,“你可以自己私下对作品进行修改,累积工作经验,但不能因此要求公司采用你的修改版”,因为定稿不可能直接被替换,让甲方和乙方团队为了一点小修改重新折腾一遍更是不可能。
点灯熬油累了个半死得到这个结果,嘉敏虽然难免失望,但也从职场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课——很多工作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不能追求个人环节上的绝对完美。
职场老将马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灵活多了。他认为工作要完美还是先完成,首先要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马铭在一家事业单位负责质量检测工作。“在专业方面我要对客户负责,对被测物负责。工作上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操作,准确记录不出错,那就需要‘完美’”。同样,对负责的科研项目,马铭认为,如果拿出去的成果需要答辩通过而不是修改完善,也必须追求完美,“因为结果就是两个:通过或者不通过”。但如果是内部一些工作,马铭会把“完美”先放到一边,更注重的是“先完成”。
“其实不太可能有令领导满意的完美初版的,因为领导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需要慢慢打磨。”但马铭认为“完成”并不是不讲究质量。他在交出工作成果前会多了解领导的想法并尽量考虑周到,更改时也会及时跟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多沟通就意味着减少修改中不必要的误解,这样基本保证了成品的修改只在一些细节小处,而不是大伤筋骨。
比如之前主任要求马铭制订一份某某标准建设工作清单表格。马铭会先了解主任的大概想法、交稿的期限等,然后提前一两天拿出初稿让主任过目。主任则对“抬头”、责任关系、时间段等一些细节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两人商讨后马铭再做一个修改版,按规定时间交给主任。这时主任大笔一挥就过了。
“所以还要看对‘完美’怎么理解。比如我们院里拿出去的材料,肯定是要经过层层修改的。作为办事员的我,需要的是对我的直属领导负责。这个清单主任觉得满意,那对我来说就是接近完美的成品。之后它要由主任交分管院长过审修改,然后再由分管院长交大领导审查修改,就不关我的事了。”
身为IT团队负责人的李强也很认同马铭对“完美”和“完成”的看法。李强认为虽然从结果上来说肯定是越完美越好,但完美与否也要“看人下菜碟儿”,根据领导的习惯作一定的调整。
“比如我自己很多时候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那么最好手下上交的成果是一步到位的,我直接转发就好。如果你交上来的东西有明显漏洞,那按时完成本身就没什么意义了,我肯定会批评。”但李强认为,也有很多领导是需要你给他发挥空间的,不然体现不出领导的价值,那你就不需要用一百分来强迫自己,“像工作计划、执行报告等,都要跟领导汇报,如果一开始就无懈可击,那有的领导反而可能会找些无理的要求让你更改”。
李强的建议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工作成果达到八九十分标准,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完善审批后的成果,达到100分,这样从时间精力分配上来说都是最适合的。“最好的境界是既让领导觉得作业交得还不错,同时还能满足某些领导的指导欲。当然这个度不是很好把握,需要长时间的职场经验积累。”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