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采取合格考值得探索
文章字数: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调整体育中考方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地方将长跑、游泳等耐力类项目调整为选测项。3月8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2023年中考体育考试最新调整方案。至此,浙江全省11个设区市今年中考体育方案均已官宣,1000米跑(男生)和800米跑(女生)项目都调整为“可跑可不跑”。3月10日,湖南省衡阳市教育局发布公告称,经综合研判,决定对2023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的项目和时间作出调整:基础类测试项目中的中长跑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由必考调整为免试,该项目所有考生赋满分。
事实上,春节过后,一些地方就已开始调整中考体育项目。如贵州省六盘水市、黔南州两地教育局于2月2日,在官方微信分别发布2023年体育中考调整消息。其中,六盘水取消了此前的必考项目50米跑,调整为立定跳远测试;取消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的选考项目;黔南州则取消了原方案中的台阶测试和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项目。之后,一些地方跟进,也陆续推出了新的中考体育政策。
调整中考体育项目,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受疫情影响,一些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考生,不适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考体育项目进行调整,尤其是对耐力类项目进行调整,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2月下旬,教育部办公厅也下发《关于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可结合属地学生新冠病毒感染比例、感染高峰时间、疫情形势变化以及学校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安排学校体育考试时间、组织形式、考核项目、考试方式、赋分方式等。这份通知的出台,实是必要的,相当于肯定了这些地方的中考体育项目调整,赋予了更多地方调整的权力。
各地对体育中考现场考试采取的“取消式”措施,社会舆论普遍予以了赞赏。笔者认为,体育测试本就是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进行的,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简单取消虽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但实是利大于弊的。也有的地方虽未取消,但对相关项目直接以满分计入成绩,这其实与取消是异曲同工的。在取消或相关项目以满分计的选项之后,有没有新的体育中考测试方式呢?
最近,北京体育中考现场考试调整为合格考,原则上5月份正常进行。各区各校将按照“一校一策”制定考试方案,确保安全稳妥,顺利实施。
对于北京将2023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调整为合格考这项决定,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有项目仍不变,但是运动强度和组织方式是用合格考的方式,确保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健康训练的导向下,完成必要的有价值的运动项目。这是后疫情时代,体育中考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将体育中考现场考试调整为合格考,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遵循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稳妥推进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三年疫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二是体现了体育评价改革的政策导向。“以体育人”“无体育不教育”“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应贯彻的理念,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以测促练,鼓励和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是体育教育和中考的根本目标和价值。三是考虑了中长跑的现实意义。中长跑作为保持健康最便捷、最广泛、最基础的运动,有利于孩子身体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提高,还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因此,北京“没有简单地取消哪个项目,而是继续保持原有项目,但在组织方式和运动强度上做特意控制,用慢跑、长走等形式来实现合格考。”
事实上,疫情下的体育中考怎样考,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在于其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更重要的在于其影响学生的中考总成绩。其中的每一分,都会成为学生上什么高中的重要因素。故此,体育中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尤其是家长关注的动向。
不仅家长如此,就连一些学校也是如此。为了帮助学生在中考里取得好成绩,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围绕中考体育项目展开。对于非中考体育项目,或是选择性忽视,或是可有可无。这不仅与体育评价改革的政策导向不符,也让体育课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同样不利于鼓励同学们更加自主、自愿地坚持体育锻炼,健康快乐成长。
体育考试如何进一步改革,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北京的合格考是为了应对疫情而出台的,但从长远来看,合格考可能是体育考试未来改革的方向。即考试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并且具有丰富性和选择性,但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这个标准,与学生的年龄段相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通过有效训练后都可以实现的标准。如此,学生没必要为了考试而提前高强度训练和准备,学校也需要开展更加丰富的体育项目以满足考试的要求,这可能更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还要注意的是,中考体育项目调整并不意味着随意停止其他体育教学活动。稳妥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有利于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对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缓解焦虑情绪、增强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学校应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的“学校要全面开展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健康状况和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停止体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