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两会代表话就业
文章字数:
  马怀德委员
  千方百计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杨 昊 孙龙飞 张博岚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委员在“委员通道”上表示,高校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马怀德说,一方面要怀有平实之心,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为今后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怀德还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响应号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故事,并寄语广大大学生:“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要守初心、担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新时代的奋斗之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人民日报》)

   信思金委员
  提高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匹配度
  □夏 静 张 锐 严德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委员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多方协力共同解决。
  “岗位需求和毕业生数量、质量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信思金委员表示,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但受去年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就业市场所能提供的岗位数减少;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部分高校毕业生实际能力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
  信思金委员建议,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改革,强化产教协同育人,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稳岗位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此外,应出台国家层面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强的人才区域性流动引导与支持政策,从人才补贴、职业发展精准支持、用人单位税费减免等层面,给予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更多更实的政策倾斜。
  (来源:《光明日报》)

  黄花春代表
  加强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周仕敏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提出关于职业体验的建议。黄花春在一线教育岗位工作20多年,在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这5年,她每年都要去当地城镇、乡村的多所中小学调研走访。
  黄花春了解到,中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未来职业发展迷茫,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等。为让边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黄花春提出建议:一是教育部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把课程具体化、规范化;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和学生提供职业体验活动的场所和机会;三是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指导水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李孝轩委员
  下大力气扶持大学生创业
  □余 闯

  二月初的昆明,春风和煦,草木葱茏。在云南骑宜骑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公司创始人杨志国满面笑容,“感谢一路帮助我成长的李孝轩老师”。
  “我又来调研大学生创业工作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笑着回应。
  自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孝轩持续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李孝轩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继续把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重要主题,深入一线调研,梳理分析问题,为更好地参政议政寻求科学依据。
  为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如此“情有独钟”?“作为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我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单纯是高校毕业生找一份工作、创办个企业的问题,是事关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落实落地、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李孝轩说,只有努力保障好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创业,实现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生动实践。
  多年来,李孝轩围绕就业创业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列为“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民生”重点督办建议;“深入推进教育扶贫攻坚”等10多份与就业有关的民生类建议分别被全国人大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采纳,先后有10多个部委回函沟通推进落实。今年,他带来了《关于加大政策供给,保障2023届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提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李孝轩说,要下大力气扶持大学生创业,以利好政策帮助大批优秀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创业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不断战胜困难,就会离目标、离梦想越来越近。”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虹代表
  用人单位招聘时不要只看重学历
  □孟亚旭

  全国两会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90后”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虹。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王虹认为这个困境是主客观多重因素引起的社会难题,需要大学生、用人单位以及国家三者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虹坦言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王虹认为其原因包含多重因素。“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有很多事可以干。”王虹表示,“职业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你适合不适合的差异。”
  其次,王虹认为,众多用人单位高学历高要求的门槛也把许多大学生拒之门外,而忽略了一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我也呼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要只看重学历,要多看能力,学历和能力并不能画等号,多给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最后,国家层面也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式,来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并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等等。“大学生只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建设发展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王虹告诉北青报记者,“考公务员热”是现在所有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包括国内各大顶尖院校。“我认为这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我在上学的时候蛮流行去企业的,之前因为疫情原因,去企业工作的变数相对比较大,大家更追求比较平稳的职业。我认为,年轻人还是要多尝试,不要给自己的成长画圈设限。此外,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就业大环境的逐渐改善,这股热度势必会降温。最后,政府也要多出台政策,保障企业员工的权益,免除大家去企业工作的顾虑。”
  (来源:《北京青年报》)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