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很有必要
□王琦
文章字数:


  3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和媒体报道来看,孩子沉迷购买文具盲盒的情况屡见不鲜。以盲盒的形式销售文具,已经偏离了文具的内在价值属性,还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上海市消保委建议,应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3月6日《澎湃新闻》)
  盲盒是近几年风靡诸多行业的营销模式,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赌博心理迅速占领市场,盲盒带来的不确定性、期待感、惊喜感等吸引着人们,很多成年人尚且沉迷其中,更何况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在增加,部分商家正是瞄准这一市场,推出文具盲盒“割韭菜”,比起成年人,未成年人显然更难抵抗盲盒的“趣味性”。据新闻中介绍,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对586位家长进行的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4.0%。
  有人认为,买卖自愿,这只是正常的市场营销行为,文具盲盒也是文具,怎么不能卖给孩子呢?在笔者看来,文具是辅助学习和教育的必要工具,而关乎学习和教育的问题,都应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即便买什么样的文具是个人爱好和审美来决定的,也不应“娱乐至上”。当文具的娱乐性盖过了使用性,文具还是文具吗?娱乐性质为主的文具盲盒真能“帮助”孩子学习吗?新潮多样的文具盲盒风靡学校,不是因为质量和使用感优秀,而是这些文具会成为孩子们娱乐、炫耀、攀比的工具,甚至成为社交的“必需品”和“硬通货”。因此,笔者认为,文具盲盒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更可能助长孩子的投机心理和赌博心理,造成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影响,不利于孩子们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形成。
  同时,当娱乐性成为商品主打功能时,质量必然会被商家忽略。文具盲盒中常出现“三无”产品,有些商家直接将不合格或滞销的产品重新包装,有些商家为了引人眼球大打低俗、色情的擦边球等,盲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性难以保障,极可能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过度营销、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等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售后服务相当于没有,这本就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
  文具盲盒行业乱象丛生,亟待整改,盲盒虽小,关乎的却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对此,首先应尽快健全相关法规,出台保护性措施。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清理问题盲盒,规范生产经营,对违规商家加大惩处力度。其次,商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要知道质量才是文具行业的发展之本,不要利欲熏心、本末倒置。同时,学校和家庭应更多关注孩子心理需求,老师可倡导孩子们选择文具时以简约实用为主,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虚荣攀比之风,保障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