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台野营
文章字数:
我上四年级时,班主任李宣儒老师带我们全班同学到擂鼓台野营。时值九月,山梁上视野宽阔,佛坪大河坝、宁陕梅子、石泉两河尽收眼底。李老师说:“山高一尺,土冷一寸,走热了,别乱脱衣服,会着凉,我们生火取暖吧。”
大家七手八脚找了些干柴干草,生起一堆大火。有的同学饿了,取出馒头,穿在木棍上,架在火堆上烤着,直到烤得半黄半黑,掰成小块塞进嘴里,吃得嘴唇和手指头变成了黑色,渴了就喝瓶里装的冷水。
山梁不远处隆起一个山包,形似馒头,顶上有座庙,庙里有面大鼓,故名擂鼓台。李老师手指擂鼓台,叫大家过去转一转。
爬上一段缓坡,再斜着走十多米,就到了庙门口。庙门门楣残缺,只留很矮的根基。庙门左右全是陡坡,长满野草树木,进了庙门,见到了殿堂。大殿正房三间,左右各两间厢房,墙壁完全坍塌,地面满是大坑、小坑,深者四五尺,露出腐烂的原木残草。大殿正上方有一座石台,长六尺,宽四五尺,立有三块空空的神像座位,没有神像,满是斑驳的痕迹。神台用青火石砌成,缝隙里灌着黄色的泥浆,坚硬如铁。台上长满厚厚的青苔,显出幽深的色彩。
来时还是晴天大日头,忽然间变成阴天。老师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天快黑了,赶紧收拾柴火,多拢几堆大火。”人多力量大,不大一会儿,干柴干草堆成了小山,正殿的空场上燃起几堆熊熊大火,金黄的火光跳跃着,把温暖送给了十几个在寒风中无处躲藏的人,整个场地热闹极了。
我们把地面上的石块捡了,用手把泥刨平,铺上干草,搁上被子,这就是床铺。床铺安置在神台底下,神台就是我们的靠垫。渐渐地,瞌睡虫来了,上眼皮和下眼皮不听指挥了,强打精神睁开,又合拢去。瞌睡虫的威力真大,脑袋增加了重量,颈项撑不住了,逐渐沉睡下去,鼻腔里响出了呼噜声。
突然间,“咚”的一声,如一声闷雷,惊动了大地,身下的铺草顿时颤抖了一下。这一声把瞌睡虫吓跑了,沉闷的睡意顷刻消失,大伙儿被震醒了,都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儿。
这时李老师说:“你们睡得太沉了,刚才狼叫你们听到没?”
“没听到……”
“好危险呀,我看墙角放了一面大鼓,拿起柴火打了一下鼓,狼声才停止,可能是吓跑了。你们都醒来了,睡不得了,天一亮咱们就回。”
这一声鼓响粉碎了我们的困意,大伙儿围坐一起,等着天亮。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东方露出了一线鱼肚白,慢慢扩大,变作了橘红色。能看清东西了,我们围在大鼓周围看个稀奇。大鼓高二尺四寸,宽三尺六寸,鼓面由双层牛皮合成。鼓帮黑红色,用铁杆木制作,木质坚硬耐用,热油煮过,不裂纹,不褪色,周围用金黄色铜条箍牢。有同学好奇地数了数,鼓帮面缀着一百零八颗钉子。只是鼓槌不知了去向。
李老师说,他从洋县调来这里教书时,就到过擂鼓台。是一个叫胡赞赞的人修的这座庙宇,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年胡赞赞盘踞铁瓦寨,与官兵对抗。据说胡赞赞不得志时,关老爷显灵保佑过他,为了报恩,在这儿修了庙宇,塑了关老爷神像。庙里这面大鼓,就是他发号施令用的,鼓一响,胡寨主就知晓官兵来了,马上开始调兵遣将。后来胡寨主死了,庙宇慢慢败落,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李老师讲得不紧不慢,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学校上课下课是吹哨子,李老师突发奇想,建议把大鼓弄下来代替哨子。学校出钱请了四名壮汉,把鼓搬到学校。刚开始,鼓声一响,似惊天炸雷,听得学生浑身颤抖,心咚咚直跳,一年级学生更是吓得哇哇大哭,有一个竟然尿湿了裤子。学校不得不改变方式,不用捶鼓面,而改用敲鼓帮。
大家七手八脚找了些干柴干草,生起一堆大火。有的同学饿了,取出馒头,穿在木棍上,架在火堆上烤着,直到烤得半黄半黑,掰成小块塞进嘴里,吃得嘴唇和手指头变成了黑色,渴了就喝瓶里装的冷水。
山梁不远处隆起一个山包,形似馒头,顶上有座庙,庙里有面大鼓,故名擂鼓台。李老师手指擂鼓台,叫大家过去转一转。
爬上一段缓坡,再斜着走十多米,就到了庙门口。庙门门楣残缺,只留很矮的根基。庙门左右全是陡坡,长满野草树木,进了庙门,见到了殿堂。大殿正房三间,左右各两间厢房,墙壁完全坍塌,地面满是大坑、小坑,深者四五尺,露出腐烂的原木残草。大殿正上方有一座石台,长六尺,宽四五尺,立有三块空空的神像座位,没有神像,满是斑驳的痕迹。神台用青火石砌成,缝隙里灌着黄色的泥浆,坚硬如铁。台上长满厚厚的青苔,显出幽深的色彩。
来时还是晴天大日头,忽然间变成阴天。老师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说:“天快黑了,赶紧收拾柴火,多拢几堆大火。”人多力量大,不大一会儿,干柴干草堆成了小山,正殿的空场上燃起几堆熊熊大火,金黄的火光跳跃着,把温暖送给了十几个在寒风中无处躲藏的人,整个场地热闹极了。
我们把地面上的石块捡了,用手把泥刨平,铺上干草,搁上被子,这就是床铺。床铺安置在神台底下,神台就是我们的靠垫。渐渐地,瞌睡虫来了,上眼皮和下眼皮不听指挥了,强打精神睁开,又合拢去。瞌睡虫的威力真大,脑袋增加了重量,颈项撑不住了,逐渐沉睡下去,鼻腔里响出了呼噜声。
突然间,“咚”的一声,如一声闷雷,惊动了大地,身下的铺草顿时颤抖了一下。这一声把瞌睡虫吓跑了,沉闷的睡意顷刻消失,大伙儿被震醒了,都不知道这是咋回事儿。
这时李老师说:“你们睡得太沉了,刚才狼叫你们听到没?”
“没听到……”
“好危险呀,我看墙角放了一面大鼓,拿起柴火打了一下鼓,狼声才停止,可能是吓跑了。你们都醒来了,睡不得了,天一亮咱们就回。”
这一声鼓响粉碎了我们的困意,大伙儿围坐一起,等着天亮。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东方露出了一线鱼肚白,慢慢扩大,变作了橘红色。能看清东西了,我们围在大鼓周围看个稀奇。大鼓高二尺四寸,宽三尺六寸,鼓面由双层牛皮合成。鼓帮黑红色,用铁杆木制作,木质坚硬耐用,热油煮过,不裂纹,不褪色,周围用金黄色铜条箍牢。有同学好奇地数了数,鼓帮面缀着一百零八颗钉子。只是鼓槌不知了去向。
李老师说,他从洋县调来这里教书时,就到过擂鼓台。是一个叫胡赞赞的人修的这座庙宇,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年胡赞赞盘踞铁瓦寨,与官兵对抗。据说胡赞赞不得志时,关老爷显灵保佑过他,为了报恩,在这儿修了庙宇,塑了关老爷神像。庙里这面大鼓,就是他发号施令用的,鼓一响,胡寨主就知晓官兵来了,马上开始调兵遣将。后来胡寨主死了,庙宇慢慢败落,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李老师讲得不紧不慢,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学校上课下课是吹哨子,李老师突发奇想,建议把大鼓弄下来代替哨子。学校出钱请了四名壮汉,把鼓搬到学校。刚开始,鼓声一响,似惊天炸雷,听得学生浑身颤抖,心咚咚直跳,一年级学生更是吓得哇哇大哭,有一个竟然尿湿了裤子。学校不得不改变方式,不用捶鼓面,而改用敲鼓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