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应贯穿到中小学各学段
文章字数:
近日,地理教师符新平带着无人机走进八所县城中学,拍下视频并向教育局实名举报校方开展违规培训,学校随后回应称并非上新课,而是组织学生复习,相关行为引发舆论热议。网友普遍认为,高中阶段情况复杂,面对高考压力,高中阶段学生补课需求强烈,不能简单参照或者对标义务教育执行减负政策,在“剧场效应”下,县教育局“纵容”县中补课的自虐式发展就是现实困境的体现。多数观点倾向于认为应针对不同学段甚至不同地区灵活调整“双减”导向与预期。教育专家表示,当前多数高中的发展观念与管理模式早已形成“潜规则”,升学政绩观亟待扭转,各学段需秉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坚持“双减”相关措施向学前和高中阶段自然延伸,使得各学段在育人上实现衔接,才最终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2022年8月4日 成都商报)
“双减”是国家的重大教育政策,事关教育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教育强国梦的实现,一定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过去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学校一门心思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很多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被教育专家、广大的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所诟病。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学得太苦和太累是造成心理抑郁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引发了很多学生采用逃学、离家出走,甚至极端的方式来进行抗争。媒体曾经报道一些学校的高三学生毕业后采用撕书的方式来发泄心中对应试教育的愤恨和不满,这种发泄的方式和行为虽然不对,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迫和危害有多大。除此之外,学校只抓分数的结果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行为习惯较差。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尊敬老师,在家不孝敬父母,不遵守公共秩序,满口脏话,这些现象都说明学校德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无德,即使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反而会危害社会。此外,学生缺少锻炼,身体素质不佳,眼睛近视等现象也很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使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双减”工作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才行。
笔者认为,“双减”工作虽然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但高中学段也应贯彻落实,不能以高考压力大为借口。学校的高考压力大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正确的政绩观和评价观造成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用升学率、本科上线率等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各高中学校为了这些不得不将压力传导给教师和学生,并通过补课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高中学校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不仅仅以升学率和本科上线率等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高中学校,高中学校也就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摸摸地补课了。因此,高中学校落实“双减”的关键首先是改革评价标准,不能再以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其次是补课禁令必须要严,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有的学校补课,而有的学校又没补课,既不公平也容易引起补课反弹。
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家长的确有教育焦虑,对补课有一定的需求,但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热爱上。只要学生爱学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补课照样能考出好成绩。而对于不爱学习和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补课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双减”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能仅仅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是应贯穿到中小学的全学段。为此,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开拓思路,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解除高中学校的后顾之忧,使高中学校走上各具特色、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办学之路。
“双减”是国家的重大教育政策,事关教育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教育强国梦的实现,一定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过去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学校一门心思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很多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被教育专家、广大的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所诟病。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学得太苦和太累是造成心理抑郁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引发了很多学生采用逃学、离家出走,甚至极端的方式来进行抗争。媒体曾经报道一些学校的高三学生毕业后采用撕书的方式来发泄心中对应试教育的愤恨和不满,这种发泄的方式和行为虽然不对,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迫和危害有多大。除此之外,学校只抓分数的结果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行为习惯较差。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尊敬老师,在家不孝敬父母,不遵守公共秩序,满口脏话,这些现象都说明学校德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无德,即使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反而会危害社会。此外,学生缺少锻炼,身体素质不佳,眼睛近视等现象也很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使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双减”工作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才行。
笔者认为,“双减”工作虽然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但高中学段也应贯彻落实,不能以高考压力大为借口。学校的高考压力大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正确的政绩观和评价观造成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用升学率、本科上线率等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各高中学校为了这些不得不将压力传导给教师和学生,并通过补课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高中学校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不仅仅以升学率和本科上线率等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高中学校,高中学校也就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摸摸地补课了。因此,高中学校落实“双减”的关键首先是改革评价标准,不能再以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中学校的办学质量。其次是补课禁令必须要严,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有的学校补课,而有的学校又没补课,既不公平也容易引起补课反弹。
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家长的确有教育焦虑,对补课有一定的需求,但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热爱上。只要学生爱学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补课照样能考出好成绩。而对于不爱学习和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补课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双减”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能仅仅止步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是应贯穿到中小学的全学段。为此,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开拓思路,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解除高中学校的后顾之忧,使高中学校走上各具特色、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