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不可居无竹
□王中平
文章字数: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我家的老屋周围,父亲没有种花,也没有栽种其他的树木,只种竹子。有水竹、斑竹,如今又栽上了楠竹,郁郁葱葱,四季常青。
  父亲种竹,是因为家庭的好多生活用品和农具都离不开它,如箩筐、背篓、簸箕、筛子、竹席、筷子、筷笼等,就连捆扎用的绳子也是竹篾条。闲时,母亲就对父亲唠叨,说家里的筷子和筷笼该换了,背篓也没有了。父亲听后把柴刀磨亮,去屋后转一圈,便砍回一根竹子。父亲手巧,要不了半天时间,筷子和筷笼就做好了,下午就“架篾”编背篓。“架篾”,老家的俗语,就是用竹篾条架好背篓的框架,然后开始编制。要是哪家没有竹子,生活就会带来诸多不便,想方设法都会在自己的院子周围栽上一笼。我结婚后,父亲就特意给我一笼竹子,叫我好好看管,别让竹子枯萎、长虫,不过竹子生命力极强,一般是不会长虫,也不会枯萎的,除非遇到很严重的虫灾和干旱,才会影响竹子的生长。
  儿时的清晨,晨曦轻洒,穿过竹林之间的缝隙,照在竹子上。毛毛虫懒洋洋地移动着身姿,似乎还在睡梦中。甲壳虫则焦急地四处乱窜,睡了一整晚早已饿坏,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食物。一团团雾气慢慢在竹林中散发开来,形成一个个光环,如梦如幻。竹林里,空气特别清新,成为我读书最理想的场所。朗朗的读书声飘荡在竹林上空,引来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在竹林之间来回飞翔,鸟的叫声和我的读书声互相交织,场面十分热闹,此时,竹子是我最忠实的听众。
  竹林里的朗朗读书声是一位少年对知识的渴求。十年寒窗,竹子也陪伴了我每个早晨。它静静地倾听我的朗朗读书声,它见证了我对知识的追求、成功与失败,还有喜怒哀乐。十载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它默默地用清新的空气滋养着我、守护着我。
  竹生命顽强,不畏严寒,不畏狂风暴雨,其高风亮节的品格让人钦佩。追求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人的品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竹者清,近竹者君,竹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榜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今,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去竹林里走一走,雨后的竹林又是一番美景。竹子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更加从容洒脱,更加清新自然。残留在竹叶上的雨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如一颗颗夜明珠悬挂在碧绿的竹叶上,行走在竹林里,时不时会有雨珠滴落在头上,让混沌的脑袋突然清醒。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喜欢竹,是爱竹子的高尚品质。父母喜欢竹,是喜欢竹子的实用。我喜欢竹,是竹子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