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成因、趋势及对策
文章字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趋势明显。笔者以Z县检察院2019年以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为大家提供研究参考。
纵观这些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家庭教育缺失是关键,社会环境复杂是主要诱因,同时应试教育难以满足未成年人内在精神需要是重要因素。
涉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现如下特点:其一,犯罪主体文化程度偏低。审查起诉的19人中,高中以下文化14人,占比73.7%;中专文化5人,占比26.3%,且多为初高中毕业、肄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实施犯罪。审查起诉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31人中,高中以下文化23人,占比74.2%;中专文化8人,占比25.8%。
其二,性侵害犯罪行为比例居高。以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盗窃、抢劫等侵财类犯罪为主,但从本次调查来看,因盗窃等直接侵财类犯罪趋势明显下降,占总案件数的15.3%。强奸罪、强制猥亵等性侵类犯罪呈上升趋势,占比69%,且多数系熟人作案。色情与暴力行为特征比较明显,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新型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方向。
其三,犯罪方式表现为犯罪手段成人化。未成年人缺乏对有毒有害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甄别能力,易受网络不良信息侵蚀。近年来通过快手、抖音、微信、陌陌等平台沟通预谋犯罪、模仿作案手法,并通过网络购买作案工具进而实施犯罪的情形愈发凸显。犯罪分工日趋细化,且隐蔽性越来越强,犯罪手段成人化明显。
其四,犯罪地域性、集中性明显。一是涉未成年人犯罪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发案率达41.6%,且呈急剧攀升之势。二是宾馆、酒店成为性侵未成年人的主要案发场所,如Z县检察院办理的三起涉未成年人强奸案中,均存在酒店、宾馆违反旅馆业法规以及强制报告制度相关规定。
为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应强化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同时,强化法治进校园,树立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并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规范管理,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强制报告制度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好驾、护好航。
纵观这些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家庭教育缺失是关键,社会环境复杂是主要诱因,同时应试教育难以满足未成年人内在精神需要是重要因素。
涉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现如下特点:其一,犯罪主体文化程度偏低。审查起诉的19人中,高中以下文化14人,占比73.7%;中专文化5人,占比26.3%,且多为初高中毕业、肄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实施犯罪。审查起诉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31人中,高中以下文化23人,占比74.2%;中专文化8人,占比25.8%。
其二,性侵害犯罪行为比例居高。以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盗窃、抢劫等侵财类犯罪为主,但从本次调查来看,因盗窃等直接侵财类犯罪趋势明显下降,占总案件数的15.3%。强奸罪、强制猥亵等性侵类犯罪呈上升趋势,占比69%,且多数系熟人作案。色情与暴力行为特征比较明显,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新型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方向。
其三,犯罪方式表现为犯罪手段成人化。未成年人缺乏对有毒有害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甄别能力,易受网络不良信息侵蚀。近年来通过快手、抖音、微信、陌陌等平台沟通预谋犯罪、模仿作案手法,并通过网络购买作案工具进而实施犯罪的情形愈发凸显。犯罪分工日趋细化,且隐蔽性越来越强,犯罪手段成人化明显。
其四,犯罪地域性、集中性明显。一是涉未成年人犯罪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发案率达41.6%,且呈急剧攀升之势。二是宾馆、酒店成为性侵未成年人的主要案发场所,如Z县检察院办理的三起涉未成年人强奸案中,均存在酒店、宾馆违反旅馆业法规以及强制报告制度相关规定。
为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应强化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同时,强化法治进校园,树立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并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规范管理,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强制报告制度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好驾、护好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