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创造·理想
文章字数:
□宋宁刚 马玉琛
宋宁刚:马老师好!祝贺您最新的长篇小说《羽梵》终于出版面世!这部小说,从您动笔到出版,期间跨度十余年,感佩您的耐力和心态!
马玉琛:谢谢祝福。这部小说到今年出版,历时11年,过去了,成为历史了。逝去的是青春,落下的是果实。生活还在继续,平淡的回忆也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宋宁刚:《羽梵》中写到了皇甫三兴、元菊生等几位富有人格魅力、德行高尚的老者,他们在现实中有原型吗?
马玉琛:几位老者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原型,但是几位老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身上的许多事,在鸽界却发生不少。我写过许多老者,把他们集合起来,便是群像,这个群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象征。
宋宁刚:《羽梵》中有一些细节,比如写楚襄阳买了一只不会叫的蝈蝈,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翅膀上——蝈蝈的翅膀要右翅膀压左翅膀才会叫,左翅膀压右翅膀就不会叫。真是这样吗?
马玉琛:蝈蝈翅膀这个细节是真的,有文献记载。吴继传的《中华鸣虫谱》或者吴桦的《虫趣》上有记载。只有玩蝈蝈的人才知道哪个翅膀压着哪个翅膀才会叫,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小说中拿蝈蝈去换一套房子的事,是我虚构和创造的。我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前的物质生活严重消解了审美生活,人们不再有那种趣味了。社会进步是好的,但社会进步也把一些好的东西消解了。尤其是自然——对自然的破坏比较严重,本来上帝造世界是让人和万物合一,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的。
宋宁刚:在小说中,也展现了您丰富的杂学知识,很多甚至不能说是知识,至少不是死知识,而更像是生活——一种高度化的审美生活本身。能就此谈谈您自己的生活,以及您对生活的期望和理解吗?
马玉琛:我比较喜欢古代人的茶、诗词、画、文玩等,我也希望通过小说传达这种对文化的爱。小说家在技巧上是专家,在知识上应该是杂家,文化知识越丰富越好,而且要把这些文化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也就是说,作家的日常生活就应该具有这种文化体验性。没有这种体验性,就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也很难写出文化境界来。和世界文学比,中国当代小说有生活,缺文化,这种境况应该得到改变。
宋宁刚:《羽梵》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也让人多有遐想。比如萧涤生,就让人想起已故学者萧涤非,柳散木则让人想起林散之,林风鸣叫人想起林风眠……这种起名方式,与您的上一部长篇《金石记》中的做法可说是一以贯之。这样做,您是怎么考虑的?
马玉琛:中国人起名字是一种文化现象,名家的名字文化内涵特别丰富,这一点需要认真对待,也值得细究。另外,中国人讲究五行说,五行缺什么补什么,它是一种文化行为,不是迷信。研究名字就要先了解中国的起名文化,我对这些人起名正是这么考虑的。小说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必须把他们当真实的人来对待,名字自然不能随意。每个人的名字与其出身、性格、经历、命运变化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一个的文化隐喻,是全书文化氛围的构成元素,可以细加解读。
宋宁刚:您怎么想到用鸽子的视角展开小说叙事的?现在来看,这样的叙述有什么好处?
马玉琛:这牵扯到小说的叙述方法。我在刚出版的《小说创作方法十六讲》里专门有两节,讲小说的叙述技巧,包括谁来出任叙述人和叙述角度问题。具体来说,鸽子作为叙述者,是在场叙述,是它的经历,它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像赛鸽的经历,不通过鸽子的视角去写,就没有说服力。
宋宁刚:马老师好!祝贺您最新的长篇小说《羽梵》终于出版面世!这部小说,从您动笔到出版,期间跨度十余年,感佩您的耐力和心态!
马玉琛:谢谢祝福。这部小说到今年出版,历时11年,过去了,成为历史了。逝去的是青春,落下的是果实。生活还在继续,平淡的回忆也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宋宁刚:《羽梵》中写到了皇甫三兴、元菊生等几位富有人格魅力、德行高尚的老者,他们在现实中有原型吗?
马玉琛:几位老者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原型,但是几位老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身上的许多事,在鸽界却发生不少。我写过许多老者,把他们集合起来,便是群像,这个群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象征。
宋宁刚:《羽梵》中有一些细节,比如写楚襄阳买了一只不会叫的蝈蝈,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翅膀上——蝈蝈的翅膀要右翅膀压左翅膀才会叫,左翅膀压右翅膀就不会叫。真是这样吗?
马玉琛:蝈蝈翅膀这个细节是真的,有文献记载。吴继传的《中华鸣虫谱》或者吴桦的《虫趣》上有记载。只有玩蝈蝈的人才知道哪个翅膀压着哪个翅膀才会叫,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小说中拿蝈蝈去换一套房子的事,是我虚构和创造的。我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前的物质生活严重消解了审美生活,人们不再有那种趣味了。社会进步是好的,但社会进步也把一些好的东西消解了。尤其是自然——对自然的破坏比较严重,本来上帝造世界是让人和万物合一,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的。
宋宁刚:在小说中,也展现了您丰富的杂学知识,很多甚至不能说是知识,至少不是死知识,而更像是生活——一种高度化的审美生活本身。能就此谈谈您自己的生活,以及您对生活的期望和理解吗?
马玉琛:我比较喜欢古代人的茶、诗词、画、文玩等,我也希望通过小说传达这种对文化的爱。小说家在技巧上是专家,在知识上应该是杂家,文化知识越丰富越好,而且要把这些文化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也就是说,作家的日常生活就应该具有这种文化体验性。没有这种体验性,就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也很难写出文化境界来。和世界文学比,中国当代小说有生活,缺文化,这种境况应该得到改变。
宋宁刚:《羽梵》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也让人多有遐想。比如萧涤生,就让人想起已故学者萧涤非,柳散木则让人想起林散之,林风鸣叫人想起林风眠……这种起名方式,与您的上一部长篇《金石记》中的做法可说是一以贯之。这样做,您是怎么考虑的?
马玉琛:中国人起名字是一种文化现象,名家的名字文化内涵特别丰富,这一点需要认真对待,也值得细究。另外,中国人讲究五行说,五行缺什么补什么,它是一种文化行为,不是迷信。研究名字就要先了解中国的起名文化,我对这些人起名正是这么考虑的。小说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必须把他们当真实的人来对待,名字自然不能随意。每个人的名字与其出身、性格、经历、命运变化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一个的文化隐喻,是全书文化氛围的构成元素,可以细加解读。
宋宁刚:您怎么想到用鸽子的视角展开小说叙事的?现在来看,这样的叙述有什么好处?
马玉琛:这牵扯到小说的叙述方法。我在刚出版的《小说创作方法十六讲》里专门有两节,讲小说的叙述技巧,包括谁来出任叙述人和叙述角度问题。具体来说,鸽子作为叙述者,是在场叙述,是它的经历,它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像赛鸽的经历,不通过鸽子的视角去写,就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