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皮影戏
文章字数:
往事如烟,总是随时光忽明忽暗,闪烁一段记忆的火花。
小时候,每到秋冬农闲时,村里就会邀来皮影戏班子娱乐。平日里寂静的乡村夜晚,因皮影戏班子的到来而变得丰富多彩。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乡亲们奔走相告,吸引十里八村的人们前来观看。
戏台子搭在一块空地上,几张桌子,两盏马灯,前面白色幕布一拉,另三面罩上布幔,特别简陋。太阳刚落山,戏台下面的场地已有很多板凳占了位子。先到的男人们吸着烟闲聊,妇女们纳鞋底或奶孩子。货郎们摇着拨浪鼓,穿梭在人群中卖瓜子、花生、冰糖、麻花、橘子等各种零食,长一声短一声地吆喝着。
那时,我跟随大人去看皮影戏,更多的是为了热闹和吃零食。趁母亲看戏心情好,伸手讨要几毛钱,往往不会遭拒。拿上零花钱,赶紧跑到货郎那儿买一包瓜子或者花生解解馋。
等到台下观众密密麻麻时,皮影戏就要开场了。锣鼓喧天,一声开嗓,就是开场。咿咿呀呀的乡音唱腔袅袅回荡,大人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也有好戏登场了。瞧,少男少女,情窦初开,趁机瞄对象。谁家小伙子看到哪位姑娘长得俊,便使劲挤到姑娘身边。倘若姑娘坐的是长凳,小伙子就一屁股坐上去,厚着脸皮献殷勤。唱皮影戏的夜晚人声鼎沸,犹如过年一样热闹。
台上,皮影紧贴屏幕,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栩栩如生,在方寸之间演绎《楚汉之战》《包公案》《岳飞传》等皮影戏的传统剧目。大人们沉浸在剧情之中,而我们这群孩子最不安分,跑到台前看,还嫌不过瘾,索性绕到后台钻入布幔缝隙间探头探脑。记得有一次看皮影戏《岳飞传》,我们站在后台窥视得真真切切,艺人们灵活拨弄十个指头,用一根根棍子操纵各色皮影人马做出行、立、坐、卧、打斗等百般姿态,看得眼花缭乱。艺人们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唱,手脚并用,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岳飞大战金兀术”那一场武戏,岳飞乘胜追击,与金兀术对垒列阵。但见一会儿双枪对打,一会儿旌旗摇曳,一忽儿纵马飞奔,一忽儿跺脚呐喊助威,武戏非常紧凑,真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令人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外出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乡村渐渐变得空虚,皮影艺人们忍痛割爱,离开乡村戏台,有的去南方打工,有的下海经商。曾经浓热的皮影戏已成为远去的记忆。老一辈村民常会怀念当年的皮影戏,生出几许惆怅。
在寡淡如水的岁月里,融入泥土扎根乡村的皮影戏,既是一曲古朴的恋歌,又是一曲苍凉的挽歌,为老百姓带来一时的慰藉。时光易逝,皮影戏唱出的浓浓乡音、乡情,永远镌刻于我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