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为了山区学生的未来
——记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商洛市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组团式”帮扶团队
文章字数: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团队
  □本报记者 龚一卓 孙永涛 通讯员 冯新军
 
 2022年4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20”2帮2年扶4工月作,正国式家乡启村动振,陕兴西重省点汉帮中扶、县安教康育、人商才洛“3组个团市式,1”1帮个扶县工(作区正)的式2启2所动普,陕通西高省中汉和中职、业安高康中、商获洛得3对个口市帮,1扶1。个20县22(年区)秋的季2开2所学普前通,来高自中江和苏职和业陕高西中的获帮得扶对团口队帮全扶部。到20岗22工年作秋,季积开极学融前入,被来帮自扶江学苏校和。陕近西日的,帮记扶者团深队入全安部康到市岗汉工滨作区,、积商极洛融市入镇被安帮县扶采学访校了。两近个日帮扶,记团者队深履入职安尽康责市情汉况滨,区看他、商们洛是市如镇何安发县挥采示访范了带两动个作帮用扶,团促队进履县职域尽基责础情教况育,和看职他业们教是育如水何平发整挥体示提范升带的动。作用,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
   愿做学生成长的执炬人
  11月9日,安康市汉滨区大河中学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签约仪式,10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与大河中学27名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
  变人才“输血”为内部“造血”,这是“组团式”帮扶团队着力加强大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具体举措。创办于1958年的大河中学,地处安康市汉滨区北部山区,受环境影响,这里生活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学校的发展。2022年秋季开学前,由江苏常州前黄中学4名教师和陕西宝鸡石油中学6名教师组成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团队,来到大河中学开始“组团式”帮扶。
  让帮扶教师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上岗第一课”竟是体验了一回山路十八弯——大河中学距离安康市区60多公里,单从路程上看算不上多远,但全程一半以上是盘山路,一路下来晃得人头晕。但学校校刊《山路弯弯》让他们顿时觉得,这所农村中学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师生淳朴中带有诗意。针对大河中学现状,帮扶团队采取“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模式,围绕学校规划、课程教学和内部管理三个维度展开精准调研。经过充分沟通、深入研讨,帮扶团队在兼顾教研引领之余,积极创新管理举措,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
  大河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从初一到高三有六个年级,为了更好地进行“传帮带”,每个年级都至少分配了一名帮扶教师指导教学工作。立足强化学科主业建设目标,两个多月以来,帮扶团队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智慧及专业优势,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以“基于真实问题做精准教研”为原则,努力创设多维教研空间,实施“教、学、研”互动,多方面引导教师自主成长;在此基础上,以素养导向及新高考作为学科培训的切入点,定期推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教学示范课,开展推门听课、集体备课、家长访谈等活动,为大河中学教师输送“源头活水”,帮助其进一步发现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
  作为宝鸡石油中学的骨干教师,教务副主任苟婷借鉴原单位教育管理理念,为大河中学量身定制了一套教学管理方法。她蹲点毕业年级,认真分析每次月考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大大提升了高三师生的备考能力。为加快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她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制定了严格又科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全员参加“教学大练兵”活动。李维华承担了初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面对基础薄弱、畏惧数学的学情,他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孙峥承担了两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指导美术、陶艺等多个社团活动,他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訾娟同时承担了初一和高一两个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作为从教多年的高中教师,面对陌生的初中教材和高一新教材,她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考试大纲,结合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李凌燕接班之后,通过交流谈心、摸底测验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缺乏语文学习兴趣,于是,她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温柔从容的态度感染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一点一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帮扶团队发现了一个情况:一些学生对考大学兴趣不大,只等高中毕业,到了法定年龄就出门打工。对此,帮扶教师们立刻展开工作,“扶贫先扶志”,有了积极的态度,不愁学习没动力。上课之余,帮扶团队主动关注学生家庭情况,挨个儿和学生谈心,解决困难,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辅助他们做好生涯规划,学业和身心健康两手抓。面对忘带钥匙进不去家门的电话求助,政教副主任段磊和班主任连夜寻找学生下落,生怕青春期自尊心强的少年露宿室外挨饿受冻;李维华积极融入学生生活,每天早上陪学生跑操,主动家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家庭困难,尽己所能给予帮助;訾娟右脚骨裂,不顾卧床休息的医嘱,坚持一瘸一拐地到四楼给学生上课;孙峥在繁忙的教学之余,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大河风景,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除了在校课程外,帮扶团队还承担了学校控辍保学及送教上门的工作,段磊和同事给辖区三名学生送教上门,最远的一名学生家距离学校有50多分钟车程,几次接触下来,平素不肯多言的学生见了段磊再也不躲闪了。“学生的认可是最好的回报,我们做的就是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段磊说。
  大河中学校刊上有篇学生作文,题目叫《黑夜中的执炬人》,这是10位帮扶教师的心声——愿做山区学生成长的执炬人,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帮扶团队负责人说,首批“组团式”帮扶工作才刚刚开始,今后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帮扶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学校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团队的力量。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