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一次暑期调研走出创业路
“00后”大学生用“一颗鲜果”助乡村振兴
□刘晶晶
文章字数:
  在一次暑期乡村调研中,发现了农村发展困境,因此萌生公益创收念头,最终走上了创业扶持乡村振兴之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银自厚与他的团队这一生态创业设想获得了金奖,这位“00后”在校生正在用一颗果干改变贵州乡村的面貌。
  让调研不仅仅停留在调研
  2019年7月,银自厚报名参加了学校暑期组织的“千村调查”活动,来到贵州调研。在实地走访20余村400余户村民后,银自厚发现,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占61.9%,土地贫瘠,种植作物单一,收益不稳定且偏低,平均一亩地的产值仅为703元,当地农户销售模式落后,自产自销比例接近70%。尽管当地村民已经实现了脱贫,但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返贫现象,情况依然不乐观。
  这让银自厚暗下决心,希望可以借助自身的专长为当地的农民朋友做点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作为财大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去切实地帮助到农民,让调研不仅仅停留在调研,这是我和我的团队迫切地想去落实的。”银自厚说。
  他想到了在走访息烽流长乡时,当地农户拿来招待他们的刺梨干,浑身是刺,晒干后可制成果干,在当地村落中十分常见,在贵州省外却极为稀少。这种新奇的野果干给银自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调研中,他得知这种贵州的特色野果还被钟南山院士推荐过,也是贵州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农产品,极其适合在喀斯特地貌下生长,同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所含维C含量是苹果的500倍,被誉为“维C之王”。
  不过,尽管贵州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着刺梨产业的发展,但在省外却鲜有人知。当地的刺梨制品也几乎都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多为一些技术门槛不高,壁垒较低的刺梨果干、刺梨原液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价值。“我觉得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商业手段推动刺梨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改善生态。”银自厚意识到。
  以生态研发创业带动当地致富
  银自厚是上海财经大学“匡时班”七期学员,作为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之一,从2015年以来“匡时班”就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创业型人才并提供创业支持。在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导师江晓东和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银自厚萌生了以创业来促乡村振兴的念头,而刺梨正是一个突破口。
  借助学校的平台,银自厚与同学一起成立了上海小茨生态团队,希望利用刺梨的深加工带动当地致富。“我们想成为刺梨产业的创领者。”在老师帮助下,他联系到了时任贵州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的杨庆雄教授,共同参与研发刺梨加工产品。
  为了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银自厚通过打造生态品牌,将刺梨产品带出贵州。他们瞄准年轻人市场,将产品研发紧扣“朋克养生”,开发出优质刺梨原液,研发出刺梨气泡水等饮品类产品,邀请了超过2000名上海大学生品尝,将山中的生态产品带到了更广阔的市场中来。
  目前小茨已在贵州息烽流长乡建立了专属的刺梨生态园。在他们的努力下,2021年,小茨团队助力实现27个乡镇共千余农户人均年增收2400元,带动就业530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活。“实现增收只是第一步。”银自厚说,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决定将未来净利润的30%投入“贵州农户对点基金会”,目标始终是帮助农民远离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我们也在不断吸纳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刺梨社会创业,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田间采摘刺梨、松土除草,开展农户公益讲座和知识科普,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搭建互通桥梁,鼓励青年投身乡村建设。”
  (据《青年报》)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