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陪学生一起读书
□林新发
文章字数:
  许是对文字的偏爱,自从成为语文老师后,我便笃定要带着学生们在书海里探寻星辰。深知阅读是滋养心灵的沃土,尤其在新课标倡导核心素养的当下,引领学生与好书为伴,是我能赠予他们的最有力量的成长礼物。
  接新班时,发现不少孩子捧着漫画书尚可,面对课外书却常常面露难色。于是开学第一周,我便在教室后方打造了“流动书箱”,首批放入《草房子》《夏洛的网》等兼具趣味性与文学性的书籍,还特意用彩纸写下推荐语贴在封面上。早读课不再局限于课文朗读,我会捧着课外书声情并茂地读上一段,当读到《青铜葵花》里青铜冒雪卖芦花鞋的情节时,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个孩子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我知道,阅读的种子已在悄悄发芽。
  五年级的孩子已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我便设计了“每周共读挑战赛”。读《西游记》时,我们用思维导图梳理取经路线,举办“师徒辩论会”探讨孙悟空的反叛与成长。记得小雨同学原本最怕写作文,却在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主动写下一千多字的读后感,字里行间满是对巴学园的向往。看着他们在阅读交流会上争着分享“最心动的句子”,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我愈发确信:阅读不是任务,而是点燃思维的火种。
  为了让阅读真正融入生活,我在教室设置了“阅读能量墙”,孩子们可以把读到的好词佳句、读书感悟写成便签贴上去。如今那面墙已贴得满满当当,有个孩子写道:“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学会了用乐观打败孤独”。还有人画了思维导图配文:“《三国演义》里的谋略,原来在数学题里也能用上。”每周五的“阅读分享日”,我会换上便装,和他们围坐成圈,有时分享自己学生时代读《红楼梦》的趣事,有时听他们吐槽书中人物的“奇葩行为”,笑声常常飘出窗外,惊飞树上的麻雀。
  有人问我:“教语文何必这么‘折腾’?”我总是笑着翻开随身带的《给教师的建议》:“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当看到曾经沉迷游戏的小航,如今捧着《昆虫记》看得入神;当发现内向的小薇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主动站上讲台分享海伦·凯勒的故事;当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家捧着书不肯睡,我便知道,这些在阅读中度过的时光,正在悄悄塑造他们的灵魂。
  于我而言,陪学生读书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愿做那个举着火把的引路人,陪他们穿过文字的丛林,看朝阳跃出海面,看星辰坠入书册。终有一日,这些读过的书会化作他们脚下的路,引领他们走向更辽阔的天地。而我,有幸在他们的童年里,种下了一颗叫作“阅读”的种子。

陕西教育报刊社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